卷帘绣宫深/东宫路_作者:何以言(89)

2018-03-17 何以言

  赵崇珩宠溺的看着她,道:“你喜欢就好,这些菜,都是我做的。”

  “你做的?”虞瑾不相信的看着他,随即可惜的道:“我原想着这么好的厨子我定要花大价钱请他给我做菜,唉,看来这愿望无法实现了!”

  赵崇珩道:“若你喜欢,我得空的时候便做些给你吃。”

  虞瑾点了点头:“也好。”

  多少还是有几分不信和可惜。赵崇珩不该当皇子,他该去当厨子的,这样,她就可以开一家酒楼了,将望仙楼和聚贤楼都给比下去。赵崇珩不当皇子,就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筹谋大事,就会有空给她做菜了,如此一来,果真是幸福死了……

  “你在想什么?”看着虞瑾走神,赵崇珩问道。

  虞瑾赶紧摇了摇头:“没……没什么!”又夹了菜到碗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赵崇珩一直盯着虞瑾,像是要将她的心看透一般,虞瑾缩了缩脖子,不敢再接着吃,放下碗,吞了吞口水,一副委屈的模样也看着赵崇珩。

  赵崇珩这才叹了声:“听下人说你回来时脸色不好,可是外面出了什么事?”

  对于药材山头的事,虞瑾本就没打算瞒着赵崇珩,便同他道:“上回找你借的银子我买了处山头,种了些药材,又遇到今年干旱,让人引水去灌溉倒也没事,只是前两日快收成了,那一片的药材都染了白叶病,血本无归,还得赔上百万两的银子。”

  赵崇珩也叹了声:“今年干旱的厉害,江南的粮米收成也不好,怕是又有不少的百姓食不果腹了。”

  听赵崇珩这一说,虞瑾才想起来她在江南承包的那几千亩良田,虽当初传信来说干旱的时候,她有让人引水去灌溉,可到底是几千亩的地,干旱时大河里也是没有水的,就算引了水去灌溉,也解不了干旱。这会儿江南收成的账簿还没有送过来,怕是送来也是亏损的。

  想到此处,虞瑾面对这一桌的美食都没了胃口。

  过了两日,管理江南粮米生意的高有成亲自将账簿送了过来,虞瑾一看,果然如预料的一般,收成相较往年,少了将近一半。

  她才刚起步,这两桩大生意都是亏损,还靠着赌坊赚的银子来贴补,药材和粮米生意的失败,另虞瑾很是挫败。但她还是吩咐将粮米按着往年的价格分发给那些工人,又每人补了十两银子,算来,他们也不亏,这日子应该还是能过下去。

  虞瑾想了一会儿,又同高有成吩咐道:“全国的粮食收成都不好,米商定会抬高价格大米价格。现在你立即去将其他地方的大米都比别人高一倍的价格收回来。先不卖出去,朝廷定会去买米赈灾,到时我们的米就全卖给朝廷,剩余的便就低价卖给江南的百姓,每天每人只允许买一斤米。”

  高有成有些不明白,问道:“东家这是何意?”

  虞瑾道:“米商知道今年收成不好,定然一早就屯了不少的米,他们就等着坐地起价,我们低价卖给百姓,每天只能买一斤,一是为了防止其他米商低价买进高价倒卖,二是让百姓每天都能买到便宜的米,自然就不会去买别家的高价米。其他米商囤积的米卖不出去,只有低价卖出。”

  高有成若有所悟:“小的明白了。”

  虞瑾又提醒了一句:“旱灾严重的几个地区都开一家分店吧。”

  “好的,小的这就吩咐下去办。”高有成应下后便就离开了。

  虞瑾疏了口气,如此一来,她怕是要赔进去更多,几百万两甚至几千万两。

  七月底,赵玳安让六皇子去收购各地的粮米,除了做赈灾用之外,还有在羌国打战的军队还需粮草支援。虞瑾在江北的米铺很快就同六皇子做成了这笔生意,卖了近一千万两银子的米给六皇子。

  八月,各地的米商开始抬价,而虞瑾的米铺则以比其他米商低于一倍的价格卖米,每日来虞瑾的米铺买米的老百姓排成了如长龙般的长队,为了节省大伙儿买米的等候时间,虞瑾让人多开了几个窗口,添派人手。另外,其他几个地区的分店也开始以同样的价格卖米,导致一群抬价的米商的米完全卖不出去。

  在虞瑾的米铺的米就要卖完了的时候,这些米商总算是兜不住了,怕自己的米卖不出去,留到明年就变成了陈米,反而更加不好卖,这些米他们也是花了大价钱收回来的,原想是大赚一笔,哪知米铺里出了虞瑾这一家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