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少女_作者:湖砚(33)

2018-03-12 湖砚

  J神情复杂地抿了抿嘴。他又看看手里那本《行笔拾遗》,信手一翻,又合上。

  他说,谁借走的,镇上的人?

  海泠说不是,是省里来的学生,而且他现在也去外地了——哦,就是我在县城遇到你的那天走的。

  J皱起眉头了。

  他说外地?哪个外地?

  海泠说你还要跑去找他吗?我也只知道是某省某市,具体去了哪里,他也没说。

  她只记得小高说了个邻省的地名,她没去过,印象中是个古镇——但古镇下面还有乡,还有村,谁知道大学生去哪里了。

  海泠说,你不用急,他借了书肯定要来还的,而且走了也有半个月了,说不定再过几天,就自己回来了。

  J把书往桌子上一放,提起登山包就要走。

  海泠说你要去找他?你知道他是谁?长什么样?

  J在门口停下了,大概也意识到了这回事。

  海泠又说,你不是说这点时间不算什么吗,那再等几天又怎样?

  这句话刚出口,她想起几分钟前,J说——他想像那些神灵一样死去。

  最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海泠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她觉得这不过是一句比较夸张的修辞。然而现在看到眼前的人急匆匆地找书,一秒都不想耽误的样子——她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

  她愣神的这片刻里,门口的外国人背上包,“腾腾腾”下楼了。

  海泠跑到走廊上,趴在窗口朝下望去。那个高瘦的背影一步一步消失在路口的拐角。

  那不是通往车站的方向,海泠不知为何,有些放心了。

  我说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哪有人千里迢迢跑来找死的?而且求生不易,求死还难吗?

  海泠说,你闭嘴。

  哦。

  那个外国人这么一走,又是两三天不见人影。这两三天里,海泠好好花时间整理了被他弄乱的书库。她发现那些书虽然被乱丢一地,但居然没有发生任何毁坏、污损的情况。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甚至觉得有些书看上去还被翻新过了。

  又过了一天,谢师傅的儿子上门了。他说家里老爹要跟他一起去城里住,临走前一定要让他来谢谢海泠。

  说着他递上了一大包糖。

  海泠说为啥要谢我,我啥也没做呀。

  小谢说,不怕你笑话,你是今年第一个找我爹剪头发的人。

  海泠“哦”了一声。她看看窗外,道旁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了。

  海泠说,谢师傅身体还好吧?

  小谢说,没啥大事,就是那一屁股坐下去,把腰给闪了,现在只能躺着,所以才叫我来。

  他停了停又说,老爹现在也想通了,干了一辈子,该休息就休息——这两天我把老房子收拾收拾,等他好得差不多了,就一起去城里。

  小谢说,我还问他,他的老家什还要不要了,他说留把剃刀就行,到时候给孙子剃满月头。

  他说着说着就笑起来,又和海泠寒暄几句之后,就告辞了。

  这天晚上,海泠回到家里,找出了许久没用的文房四宝,认认真真地研墨蘸笔,写了一幅字。

  我说写字做什么?

  海泠说,我怕时间一长,我也会把那个小姑娘忘了,所以写了幅字,将来有人问起我,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这样也许能多一个人记住她。

  当时她就是这么想的,她还把那幅字挂在了自己书房的墙上。

  当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举动会在未来造成这样的影响。

  (我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当时你不知道,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你就不能剧透一下吗?海泠说,我怕说了你不信,还是等讲到了再说吧。)

  然后又是一周过去,秋天真正到来。

  但大学生没有来,外国人也没有来。

  小学生倒是来了一波又一波——学校开学了,老师的课外阅读作业又开始了,海泠最近每天都要接待至少十个小学生,帮他们办理填写借书卡,帮他们选书,再看情况帮他们写写读后感啥的。

  我说你还帮他们写读后感?海泠说有什么办法,我不帮他们写,他们就缠着我问“有对象没”“怎么不找对象”“啥时候找对象”“找啥样的对象”。

  哦。

  海泠说,那个时候,小学生是镇上仅次于街坊大妈的八卦主力,得罪不起,不然就等着你的小调被他们传遍全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