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子家跟段家比起来,谁更尊贵,一目了然。
只见子咏然往前走了一步,朝着陌上允跪下,道“皇上,自古以来,确有天子见血乃大不吉利的传言,但却不可全信。
北耀国建国以来,历经了十二位君主。这十二位君主中,有将近一半都御驾亲征,上过战场奋血杀敌。
其中除了建明帝战死沙场外,其余的五位君主,不仅为北耀国开辟了更大的江山,更能在太平盛世下,寿终就寝。
难道,那几位君主在战场上所见到的血,还不比滴血验亲的那几滴血更多吗?既然他们都能平安归来,健康长寿。那么可见,这天子见血乃大不吉利的传言,并不绝对。
所以微臣恳请皇上滴血验亲,以正威名!还皇后娘娘和三皇子殿下清白是小,制止谣言,安天下民心才是大。”
说罢,子咏然朝陌上允磕了个头,额头贴地,久久不起。
其余的几位大臣,素来知晓明哲保身。本不想在这件事儿上,过多参与。可瞧着子咏然和子嫣然如此胆大自信的模样儿,不禁也想在此番事件上,讨个好处。
于是,纷纷下跪“微臣,附议。”
正文 第158章:滴血验亲,立下储君
陌上允冷冷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首跪着的几人,终是开口,让下头的人去太医院请来了几个资历较深的太医。又命人将金盆,清水,一一准备妥当。
待太医院的太医们一到,便立即当着所有人的面,取了自己与誉泽的血,滴入了金盆之中。
金盆中,两滴鲜血犹如飘飘荡荡而没有归宿的灵魂,在嗅到了同类的味道后,一点点……一点点的朝彼此靠近,最后融合到了一块儿。
陌上允见此,神色渐渐有了缓和。
而子嫣然,终是失声痛哭“泽儿……泽儿,你终于清白了泽儿!从今日起,这天下再没人敢拿说你的血脉不正,没人敢质疑你的身份了,泽儿。”
她紧紧的抱着誉泽,双肩颤/抖不已“泽儿,咱们快谢谢父皇。谢谢父皇肯滴血验亲,还咱们母子一个清白。”
陌上允看着那哽咽不已的女子,又瞥了一眼金盆中的那一抹红。心中,顿时生了内疚。
“来人啊,传朕旨意!”只见他亲自扶起了子嫣然,朝着门外喊道“朕之嫡长子誉泽,福泽恩厚,承上天祥运而来,更得神之眷顾。不仅为江南带来雨露,解了大旱,更安天下民心。
从今日起,朕将昭告天下,立嫡长子誉泽,为北耀国太子!”
“皇上!”段丞相听言,心中大惊“皇上正当盛年,三皇子殿下又尚还年幼。实在不该如此着急……不该如此着急立储啊!”
“皇上英明!”子咏然紧接着段丞相的话,道“国有储君,才可安天下民心!太子殿下年纪虽小,可却是咱们北耀国的嫡长子!皇后娘娘性情温和大度,有她从小教导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定能不负众望!”
“皇上英明!”众人瞧着眼前的局势,明显已是一头倒。
纵使段丞相在朝中的地位,无人可及。但就长远来看,子咏然的前途,更显明朗。
于是,纷纷跪到在地,高喊“微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你……你们!”段丞相见此,不禁急得有些语塞“皇上,微臣认为,立储如此大的事,应当放到朝堂上去说!
毕竟……一国储君关系着国的将来,万不能将这位置当成补偿皇后娘娘的……”
“段丞相”陌上允终是没让段丞相将话说完,便冷冷打断了他“朕没有儿子之时,你们劝朕大肆选秀,让朕延绵子嗣。甚至,还要朕将其他宗王的孩子,接入宫中养着。说是早日立储,方能安定民心。
怎么?现下朕有了儿子,更听从你们的建议,立下太子。反倒……还让段丞相你不快了呢?”
陌上允虽当了多年的太子,可登基称帝不过只两三年而已。
这朝中的大权,大多还掌握在诸位大臣手中,尚未完全收回。他隐忍多年,处处小心翼翼。这个皇帝,当得像个傀儡。
如今瞧着自己不过是立个太子,便要如此看着段丞相的脸色。
心下,不免更为愤怒“难道在段丞相眼里,这北耀国的太子谁都能当,唯独,朕的儿子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