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昨夜皇上突然离开,许只是久未下棋,生了棋瘾。而嫔妾,又偏巧不懂棋艺。又或许……或许是皇上不喜欢嫔妾,所以……”
“理由你倒会寻!”子嫣然淡淡瞥了荣嫔一眼,怒其不争“这些话说出口,也不怕被人笑话!昨夜的雨下得这般大,皇上纵使是想下棋,也不用淋着雨走!
你自个儿好好想想,皇上登基以来,除了良修容当初有孕,时常使点小手段外。这是不是头一次在翻了牌子后,如此不留情面的去了别宫?皇上不喜欢你,你就想办法让皇上喜欢!否则,你这位分如何往上晋?佳沁以后,如何寻得良婿?”
说罢,又道“好在昨夜,皇上去的是清韵阁。而落华,又是自己人,断不会取笑你去。若是去了别宫,且瞧瞧你以后还有什么脸面?”
正文 第229章:她怕是心虚了吧
子嫣然虽责怪荣嫔留不住人,但当着下人的面,也不好多言。
只埋怨了几句,又交待她以后定要抓住翻身的机会儿,便让她退了下去。
崔姑姑对于荣嫔的事儿,倒是不关心的。
在崔姑姑看来,荣嫔虽是长公主的生母,但却没什么心眼。
这人,脑袋瓜蠢笨,又没什么家世背景。唯一能依仗的长公主佳沁,也不讨陌上允喜欢。
她若真心待子嫣然,对子嫣然忠诚不二。那子嫣然多给她一些机会,倒也是对的。
若有一日,这人不可靠了。或因着她的存在,而让子嫣然有了危险。那么届时,再出手解决掉她,也是极其简单的事儿。
只是这落华!
这落华啊,到底是崔姑姑心头的一根刺。
这刺一日不拔,崔姑姑便寝食难安“娘娘,您当真相信落华的话?”
子嫣然在送走荣嫔时便料到,崔姑姑会有此一问。
于是,虽不意外,但却十分厌烦“你又想说什么?”
“娘娘可莫怪奴婢多嘴”崔姑姑知晓子嫣然不愿听她唠叨,可她若不时刻盯着,只怕子嫣然会着了旁人的道“这落华,今日的言行,着实有些奇怪。”
说罢,便解释道“娘娘自幼便与落华交好,想必对落华,也是十分了解的。这丫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冷冰冰的,话也不多。就更别提,会如此俏皮的与人撒娇了。
纵使她在娘娘面前,稍有柔和。待娘娘,也与旁人不同。可像今日这般嘟着小/嘴撒娇,俏皮且有几分任性的模样儿,却从未有过。
再者,她风寒之症有所好转,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怎的前日没来给娘娘请安,昨日也没来给娘娘请安。偏巧,今日就来了呢?
依照奴婢看,她根本就不是念着娘娘。而是……心虚了!
她啊,是怕娘娘会因为皇上怪罪她,误会她,从而与她疏离,使得她在后宫中无依无靠,这才急匆匆的跑来表忠心!
毕竟,她在子家只是个不得宠的庶出。哪怕成为了皇上妃嫔,也不过是个美人。在她还没有站稳脚跟之时,自是要死死与娘娘您捆绑在一块儿的。”
言毕,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添了句“像落华这样的人,若有朝一日让她步步高升。只怕,她便会立即与娘娘撕破脸,来夺娘娘的凤位了!”
“落华她还是个孩子,哪里又有你说的这么严重?你既知晓她待本宫与旁人不同,那她在本宫面前孩子气一些,又有何不对?”
子嫣然淡淡瞥了崔姑姑一眼,越发觉得崔姑姑烦人“按本宫说,俏皮任性一些,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待人寡淡,终日死气沉沉的,有什么好?”
“娘娘!”崔姑姑重重叹了口气儿,摇头道“像她这般,从小就不得宠爱,生活在影梅庵里要什么没什么的人,能单纯天真到哪儿去?
若说她年纪还小,奴婢倒信。可是,她都已经十八岁了。一个历经了两次生死,又吃尽了苦头的人,如今入眼所见的都是权势地位,怎么还能保持得了初心?”
正文 第230章:别忘了她骗过你
说罢,又深深看了子嫣然一眼“娘娘,难道您忘了,上一次的事儿吗?”
子嫣然听到此,又长又弯的睫毛不禁闪了闪,却没开口说话。
只是一颗心,竟渐渐沉入了谷底。
崔姑姑见此,知晓子嫣然已明白了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