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有娇兰_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290)

  见他面露愕然便知他对此事懵懂,我和声而叙:“阿平,你知道吗?这世上所有的婆媳之争并非在于她们本身有什么深仇大恨,话说到头假若我不是你的妻子,我跟你母妃就是陌生人,连半点交集都不会有,你说她又怎会来厌恶我、算计我呢?”

  “可是……我仍然不明白。”阿平难得眼中露出茫然,他对其中原委理不出头绪来,说到底他太过年轻,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还不够。

  “这么跟你解释吧,你母妃最初在这宫里肯定是不知道我的,咱们把时间往前推,她对我的坏印象应该都是出自于你的乳母刘清。若问题全都归结于刘清身上也是不对,她跟你母妃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就讨厌我,事出还是因为你。最初你不顾她反对一定要娶我,后又几番为了我与她起矛盾争吵,甚至大动干戈,直到你皇祖父来她请命回宫,至此积怨已深并且带回了皇宫,也带给了你的母妃。”

  这时阿平才有所醒悟,“所以根源是我一开始没有将清姑哄好吗?”

  “相信你即使此刻对她很是恼怒,但从未有过杀心,因为你思其乳母,将你喂养长大,又多年随伺在旁,虽是乳母却形同你母亲,而且她对你的一片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为你好。假若你当时将她安抚好,事后又岂会像今天这般多起纷端呢。”

  阿平听后十分懊恼:“都是我脾气太差了,才致使事情恶性循环如此。”

  我轻叹了口气,“说起来我也有错,在事情发生时只冷眼旁观,安图眼前现状的平和,却没料更深的矛盾会在日后加剧。”而当时的我又如何能想到阿平的背后是皇朝呢,可即便阿平不是这皇太孙,于婆媳关系上我也做得并不好,目睹了阿平一次次与刘清争吵却并没去缓和,连试图都没有,那最终苦果自然由我来受。

  阿平却一口否定了:“媳妇你没错,听你一理后就通透了,我是你相公,与我母妃的矛盾理该由我来调解,我非但没有调解还在其中加了一把火,惹得母妃盛怒,可我是她的儿子也不可能将气真的撒我头上,于是你就成了母妃的目标。”

  知道自家男人不笨,一点就透。道理确实是如此,若现在几番找我麻烦的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个不相干的人那么我大可将事交由他去处理,以他在宫中的地位也不用我多操心。可如今这个人是他娘,难道当真要他们母子成仇,不死方休吗?

  同样的道理,最初朱元璋对我也不甚喜悦,可如今却与我关系和睦。并不是蓦然间就对我改观了,而是一次次胆颤心惊地打交道,直至我住进这兰苑起,后得知是马皇后的住处,省得朱元璋对之的想念便投其所好,这才关系慢慢融洽起来的。

  我能对朱元璋如此用心,为何就不能对吕妃也用同样的心思呢?难道当真要等到无可挽回时才来后悔吗?

  我看阿平也在踌躇沉思,当是在想要如何才能扭转眼下这不利的局面。对他已经不再担忧了,在跟着朱元璋学政了大半年后,他的心思已经深到令我都难测的地步了,就好比他在吕妃宫中安排棋子这事我便难预想到。还有原先那件我隐下不说的事,都足以证明他对权术越来越掌握熟练了。

  而且这事要处理起来我还不能太过主动,一是我拉不下这面子用热脸去贴吕妃的冷屁股,二是吕妃对我积怨已深,一桩桩事都在那摆着呢,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过去的。只需在阿平行动时配合便可,不会显得太刻意,或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那之后阿平日日都会去吕妃那边,回来再将情形告知于我。起初母子俩因大吵过后都互生嫌隙,阿平去了各自都不说话,他也是有本事的,就往那干坐着,坐上半个时辰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我估计吕妃见着自己儿子这般,定然是气到不行又无可奈何。

  后来我让阿平饭点上过去,回来他就说今天蹭到饭吃了。我不由感到好笑,指点你这时去本就是让你蹭饭吃的,你往那桌边一坐,就算吕妃不说,底下的宫人们也不敢不给你摆筷子啊。差不多又过了三天,阿平回来比平常晚了一炷香,进门就嘴角上扬了跟我邀功地说今天母妃与他说话了,而且在临走时又特意与送他到门口处的刘清讲了几句体己的话。

  我一边为他宽衣一边问是什么体己话,他面露了怔忡转头来看我,“媳妇,我当真不该像之前那般的,母妃保养有加倒还好,今日我见清姑的头发竟然半白了,她眉间的皱纹也深了许多,甚至连背都有些驼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