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医闻言大惊,连声说:“这使不得,老臣岂敢与皇上一桌。”
朱元璋抬起眸来,面色温和地道:“老江就不用推辞了,今日无君臣,只是家宴。就坐下吧,其余的人也都找位置坐,在这兰苑毋庸太多礼节与规矩。”
皇帝下了令,自是没人敢不从,江太医颤步上前入座后我在旁边也坐了下来,目光落向站在吕妃身后的刘清,“清姑也一起坐吧,位置都还空着呢。”
刘清立刻回:“多谢娘娘厚爱,奴婢站着便可。”
朱元璋见状开口:“今儿是元儿的满月,又是小年,是个欢喜日子,都别扫兴。”
如此刘清不敢再有异议,拘谨地拉了阿平身边的位置坐下。想那曾经在银杏村的日子,多少次与她同坐一桌用膳,而她与阿平也以母子身份相待,情谊上其实于我而言她要比吕妃更深一些,哪怕过往回忆不算太好,但也是一同生活过的。
后面朱元璋身边的老太监也被喊了入席,其余兰苑诸人加上吕妃的宫人在旁边另开了一席。办的是元儿的满月酒,自然不会再是简单的蔬菜来充数,白天里阿平就已经把御膳房里的厨子给调集过来了,食材也一并拿了过来,不过遵照了皇帝的主旨一切从简,所以上来的菜不会是什么山珍海味,配菜也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种在菜园里的绿色蔬菜。
元儿许是也知道今晚他是主角,人又如此的多,在朱元璋怀中兴奋的不行。后来实在看他抱着孩子没法动筷,我便提议抱过来,这小子一到我身前就整个往怀里钻,还嗅啊嗅的想辨认气息。似乎确定了是我后安份了,找了个舒服的位置睡了过去。
本来是想等元儿睡熟一些抱进摇篮里,一抬眸见坐在对面的吕妃正看过来,她的视线落在元儿身上眼神略有些怔忡。我心中一动,故意要求:“母妃能否帮儿媳抱一下元儿,我去把小床铺整一下。”
吕妃愕然之后下意识地看了眼朱元璋处,这才起身绕过桌子走来,我将元儿递过去时仔细看了看她的眉眼。不难察觉在接过元儿的一瞬,她眼中闪过温色。
其实元儿的床铺早就整理好了,哪里还需要再去重铺,不过为了让吕妃多抱一会孩子故意又去柜中取来新的软垫换上。吕妃弯腰将孩子轻轻放下,顺手捋了捋孩子的头发才直起腰,轻瞥了我一眼并没说什么不中听的话转身走了出去。
我笑笑,算是有进步了。
有老太医在,自是不会让朱元璋多喝酒,不过气氛倒是浓烈热闹。席间朱元璋感慨他这戎马一生走过多少艰辛路途,打下了江山便想儿孙可永享清福,再不要如他那般艰难了。
席上之人自是附和着他说话,我却见阿平轻蹙了下眉头又展开,并没有开口说话。
以前读着那诗句“世人皆醉我独醒”感觉很是豪情壮志,而今我亲身扮演了这个角色时,心中有种莫名的悲凉。宁可什么都不知与他们一同醉也不要这份独醒吧,朱元璋道出了他看重文采出众的阿平当皇帝的缘由,可是他却不知江山若无武来巩固,光是纸上谈兵有何用?
后来席散了,朱元璋与吕妃相继离去,阿平陪同着送行去了。桌盘自有人来收理,我即便是想动手也没人肯让,便回了屋去看元儿。
发觉他居然醒了,而且不哭不闹地就睁着眼在那,小手时而举起来一下,独自乐玩着呢。
我将自己的食指伸了过去,他立即就抓握住。小小软软的人啊,现在还只有这么点大,要不了多久就会以肉眼能看得到的速度在长,每一个小技能对他而言都是从零开始,哪怕是抬头这个简单的动作都要练上一阵呢。
小年一过宫里就开始为迎接除夕守岁做准备了,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兰苑我让绿荷与燕七挂了好些灯笼和小饰品。点炮就不要了,会吓着元儿,烟花也不考虑,硫磺味不宜让孩子多闻。由于北元随时都可能来犯开战,朱元璋便下诏取消了除夕夜宴,让各宫自行守岁。
除夕这天阿平早早就回来了,说是皇祖父那边倒没留他母妃那处却留了,不过他找了个委婉的借口还是拒了。见他手中拿了根长笛,不由好奇地问:“你拿它作什么?”
他说:“这么难得的日子,没有礼乐总不太好,便从母妃那取来了这根笛子。”
“你会吹?”
他二话不说,直接将笛横在了嘴边,乐声立即从那褐色长笛传了出来。吹得是什么曲子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目光离不开他。到底他身上还有多少我没发现的光芒暗藏,他一定不晓得此时的样子是有多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