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有娇兰_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502)

  那肯定还是有个安葬之处的,这个时代还不兴火葬,既然是在皇宫之内也不至于任由尸体腐烂,总有一个特定的地方来归置这些犯人吧。

  “找个机会去祭拜一下吧,就我和你。”

  长久沉默,在我以为他在无声拒绝时,他道:“好。”

  我一直认为心中的结想要化解,倾诉是最好的方式。再痛再难过也都需要一个输出口,否则压抑在心底只会成为越来越大的雪球,终有一日爆发。

  原本是想等阿平身体气力恢复了再说,可到了夜里他却起身吩咐燕七备轿。我与他一同坐在轿中,抬轿的人速度很快,除了燕七在侧跟随外就木叔带了几名锦衣卫护卫左右。足足走了一炷香时间,才听到外面燕七在唤:“皇上,到了。”

  轿子落下我随阿平走出,环视四下,我虽入宫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在宫中行走的机会不多,更不知道这座华丽的皇宫里还有如此荒寮的地方。放眼一片长了杂草的平地,有的草长有的草短,还有一些地方是光秃秃的,隐约可见土包头和稀稀拉拉的墓碑。

  这时有个老太监唯唯诺诺地跑过来跪在地上给我与阿平行礼,阿平不予理会,任由那老太监一直跪在地上。只听燕七在旁询问:“前几天送过来的老宫女葬在了何处?”

  老太监立即答:“请容老奴为皇上与皇后娘娘指路。”

  这才得了阿平的“免礼”,老太监起身后一直哈着腰在前走,领我们走至角落处才说:“启禀皇上,此处就是那些犯了重罪的奴才们的安生地。”

  原本这个园子只有一盏挂在门处的灯,本就昏昏暗暗的,加上今夜没有月亮,于是这个角落是昏黑一片。关键是我辨认了一会,不禁询问出声:“何处有碑?”

  却见那老太监愣了下,恭声答:“回娘娘,罪奴是不能有坟头和墓碑的。”

  心沉了沉,轻斥:“先退下吧。”

  第282章 宫变(11)

  等老太监退开后燕七等人也都退避到旁,就剩了我和阿平两人。我看他就默站在那,目光幽然,心中叹气,既然来了又何必还梗着呢,弯下腰将带过来的纸钱袋打开,燕七刚才将火折子也留下了,轻轻一吹就起了火苗将纸钱点燃了。

  至少在银杏村那段时日我有将刘清当成过婆婆,哪怕她始终对我不喜。今日她埋在地下,尽了她对吕妃的忠,也埋了她对阿平的惦念,恩怨尽了。

  身边气息一沉,僵站的人终于也蹲了下来,拿起了纸钱往已被我点着的火堆里扔。火印亮了我们的脸,看见他的神色不再如刚才那般沉冷,眼中也有了情绪,下一瞬就听他低声开口:“清姑,你所求之事朕已经应了,至少她这一生都可以在紫菱山上安静度日,无需再为外界纷争所扰,你在地下也可以安息了。”

  发现他真的将称呼分得很细,对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都以“朕”自称,在跟我说话时又如常的“我”。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足见我对于他的重要,而且他定然也是想让我知道的,否则没必要这般刻意。想想他哪天对我说话也以“朕”自称的话,会觉得有距离感吧。

  当纸钱烧尽火焰熄灭时,看他也没有要走的意思,知他还沉浸在对刘清的缅怀中也不催促,只安静在旁等候。不过一直蹲着腿有些酸,索性就坐在了地上,他看了眼我,居然学我也坐在了地上。

  “记得儿时有一次因为我疏于学业跑出去玩了被父亲训斥,吕氏私下将我狠狠抽了一顿鞭子,夜里我就发高烧了,是清姑抱着我在夜色里狂奔到太医署。后来有次……”

  他用平缓的语调跟我讲述了许多关于刘清的事,很寻常,就像普通家庭里母亲对儿子一般的。而这些故事里吕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但总是不好的那一面,给以温情的都是刘清。

  哪怕对吕妃忠诚一片,刘清依然在背后悄悄帮衬着阿平。

  所以其实阿平对刘清比对吕妃还要亲近也是正常,一个拿真心以待,一个只是籍以上位工具,即使当年他年幼,也能区分出谁对他好谁又对他不好。

  不过我也不认为他如他所说的那般残忍,对吕妃同样有着亲情在,毕竟这个女人被他当作母妃二十余年。不过我也不用去点破了,就让这些纠葛随风消散吧。

  后来阿平停止了述说,凝着面前的火星沫子在发呆,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