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毓秀_作者:宫哲c(112)

2018-03-17 宫哲c

  高勋话音刚落,抿了抿嘴,随即面露难色道:“三哥,你之所以一直不肯与程大人结盟,是否因为…还在对当年那件事耿耿于怀?”

  然而高勋一句小心的试探,却让高珩的眸子瞬间笼罩起一股晦暗的阴霾。

  程金枝虽然经慧妃之口了解到了高珩儿时所经历的遭遇和磨难,但她却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因由竟还与程衍有关。但出于对高珩的顾虑,就在她纠结是否要直接询问时,高珩已经面无表情地制止了这个话题。

  “当年的事都过去了,别再提了。”

  程金枝怔怔地望着高珩刚毅却隐忍的脸庞,心头逐渐生出几丝怜惜与动容之情。

  很多时候,有些伤痛虽然一直没有被当事人所提起,但并不代表它已经烟消云散,随风而逝。这个道理不仅在高珩身上得以体现,身世凄苦的她,也一样感同身受。

  但程金枝尚不清楚的是,高珩当年被送往西晋为质一事,带头向周帝提议的大臣,正是靖国公程衍。

  他当初既然曾经站在赵皇后和太子阵营,时至今日,即便惊悉他很有可能就是太子身后的帮凶,高珩也并没有为此感到万分意外。

  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此刻身处的境地犹如拨云见雾般混沌飘渺,无论他如何努力拨开云雾,看到的都只是朦胧迷离的烟瘴,而不是万丈红日的光辉。

  “也不知道小顾现在怎么样了?”

  高勋见气氛一时陷入了尴尬之中,意识到自己所述之言有失偏颇,急忙调转了话题。

  程金枝听高勋说到顾寒清,眼底的担忧又再度涌现,高珩望着程金枝眼角的忧惧,不由抿紧了唇角,但很快就转色安慰道:“你们不用担心,大理寺外有兵部的人盯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向我禀报。在找程衍之前,我也会先去大理寺,说不定,都能省了再去程府一趟。”

  高珩说到此处,眼中精芒微闪:“况且萧渝从岑风手中夺了人,按照岑风的个性,不会任由他胡作非为。今日在朝堂上,他多番力保寒清,可见他确实对此案有所保留,在这件事情上,他和我们是一路人。”

  高勋一面听着高珩的话,一面双手环肩思索道:“可照理说屠灵司一向是父皇的心腹,父皇此次为何会轻易答应将寒清移交给大理寺?这似乎有质疑岑风办事能力的意思啊。”

  “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在这里揣摩父皇的心意了。”

  高珩语气沉重,眼中拧成一道严峻的厉光,隐而不发。

  “寒清今日刚入大理寺,他们一开始应该会先礼后兵,但过了今晚,一切就难以掌控。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争分夺秒,一定要赶在明日夜幕降临之前,压制住他们。”

  第七十三章 伺机而动

  自冬至起,岁寒将临,白昼渐长,天地间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被视为大吉之日。

  因此每逢冬至,城西的长门大街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冬至祭典,鼓瑟吹笙,鬼面游街,朝天祭神,是城中一大众人皆知的民俗盛事。

  彼时街面上人头攒动,华灯璀璨。这若是换作平时,程金枝早已兴致高涨地一头栽进人群中赏心悦目,乐此不疲。但此刻,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绚丽繁华的街景,心中却失了玩乐之意,反倒怀揣着几分不安与忐忑。

  一来,她担心顾寒清身在大理寺中的安危,二来,她不禁为自己想出这么个教唆他人去抓亲弟的馊主意而感到一阵内疚。

  因此出于这种略显矫情的内疚,也出于对此次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顾虑,程金枝在昼市未歇时就已踏出王府,在街上漫无目的地瞎逛了一圈又一圈。

  如今,终于等到夜幕降临。

  此次愿意一同出手相助的,是江湖上九大帮派之一的玉引山庄。

  玉引山庄行事古怪,不循常理,在江湖上的风评素来众说纷纭。有人赞其是锄强扶弱的名门正派,也有人在背后骂它是在暗地里摆弄旁门左道的歪门邪派,但由于它与顾家世代交好,加之此番由高珩亲自出面交涉,其庄主南襄二话不说便答应相帮,选了一批人埋伏在长门街各处,伺机而动。

  且据程金枝所知,幸亏高珩今日找上门来,否则据庄主南襄而言,真到万不得已,他们已经准备前往大理寺劫狱救人。

  所以光凭这一点,程金枝即刻就把心中的票投给了玉引山庄是名门正派这种官方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