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不敢。”
高珩躬身低首,面色沉寂,而身旁的程金枝侧过头看了他一眼,知道该轮到自己出场,刚想开口,却已经引起了周帝的注意。
“金枝,朕听说那个犯事的婢女是你抓的?
“回陛下,正是。”
程金枝故作从容地抬起头来,见周帝神色平和,目无波澜,这才稍许在心里松了口气。
并且不断告诉自己,对面坐着的只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反正自己行得正坐的直,又没做什么亏心之事,又何必如此紧张害怕?
“那一切事实,是否就如同珩儿所说的那样?”
程金枝眼睫轻动,不疾不徐道:“那陛下是想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话?”
“放肆,难道你还敢欺瞒朕不成?”
周帝眸子一凛,虽然适时地抬高了音量,但听来倒也并无怒意,相反还透着一丝嗔怪之感。
“臣妇不敢。”
程金枝忙收紧脸色低下头去,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瞄了一眼面无愠色的周帝,这才敢继续道:“只是陛下在问臣妇这个问题之前,可否先答应,无论臣妇说了什么,都不要怪罪于殿下。”
“你这个丫头倒是很会谈条件啊。”周帝唇边掠过一抹笑意,尔后用眼尾扫了神情肃然的高珩一眼,“照这么看来,珩儿他确实对朕有所隐瞒。”
“这份是那名犯事的婢女所做的口供,幸好让臣妇偷偷带在身上,还请陛下过目。”
程金枝说着便从衣袖中拿出一卷纸卷向前移动几步,双手奉上。一旁的宦官见状忙从她手中接过纸张,随即交予了周帝。
周帝打开纸卷,认真地凝目而视,然而看着看着,却逐渐皱起了眉头,脸上的表情愈发难看,最后将纸张重重地拍在了坐塌上。
纵使他之前就已经一些风声而对太子有所怀疑,但毕竟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凭实据。
可真当看到玉壶所作的口供字句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又联想到皇后在耳边为这场谣言煽风点火的行径,周帝心头还是不可抑制地燃起了一阵怒火。
自从上次私自调动城防军打闹莅安侯府之后,太子这几日在东宫静心思过,表现良好,正让周帝感到欣慰,想要早些免去他的责罚。
如今却获悉太子只是在人前装模作样,实则罔顾皇家颜面,在背后做这些不上台面的小动作,登时让他气愤有加,失望不已。
从而也就更加觉得高珩虽然故意隐瞒,但比起暗箭伤人的太子,自然深明大义,宽容豁达了许多。
“陛下,殿下也是不想看到陛下为此生气,所以才没有将这份口供呈上,还请您切莫动怒,千万保重龙体啊。否则臣妇回去一定会被殿下责罚的。”
见周帝若有所思地微闭双眸没有说话,胸口上下起伏,似乎在竭力平复愤怒的情绪。
程金枝生怕他迁怒于自己举报了他心爱的宝贝儿子,忙躬下身子显出一副自责之态,眼角的余光有些怨念地瞥过高珩,埋怨他不该让自己做这只出头鸟。
“放心吧,你既然肯对朕实话实说,朕也答应你不会责罚珩儿。只是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周帝缓缓睁开双眼,语气严厉地说了一句。见程金枝故作夸张地扁着嘴苦着脸,心中的怒意不禁消散了些许,面色稍霁。
“不过前日谣言四起之时,所有矛头都直指于你,珩儿却想都不想就第一时间向朕多番力证你的清白,说明你在他心中尽善尽美,他可舍不得责罚你吧?”
程金枝闻言脸上一热,看着周帝意味深长又略带调侃的眼神,别过头去与身旁的高珩对视了一眼。
见他故意装得不以为然,不由抿嘴一笑,心里暗暗感叹面前这个一向给人感觉威严肃穆的帝王,原来也有八卦的时候。
然而正当她以为马上就可以结束这场还算顺利的面圣之时,只见一个传话的宦人突然快步走进了内殿。
同时,她耳边猝不及防地传来了她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在殿外求见。”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混淆是非
惊悉赵皇后突然前来,程金枝原本好不容易放松的精神又瞬间绷紧,整张脸悲伤地纠结成一团,腿上已经不自觉地迈开脚步。
第一反应就是,走为上计!
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所迫,从小到大,但凡遇到不想面对的人和事,她都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从来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