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皇后说着将视线从门边收回,面色稍稍显得有些沉重。
“这尤其是将来如果做了皇后,那还不得被各个嫔妃踩在头上,任打任挨,又怎么能统领六宫,母仪天下?”
“母后,话是不错,但是琬宜这些年对儿臣也算用心,又生下了旭儿,若非万不得已,儿臣不想动摇她的位置。”太子气息微滞,眼眸突然变得有些深邃,“虽然…虽然儿臣承认,她并不是儿臣心中最中意的人。”
“在这皇家,什么真心啊,真爱啊,那都是最不值钱的。”赵皇后抿了抿唇,眼中的哀伤疾闪而过,随即正色道,“琛儿你放心,母后没有要动她的意思,母后只是想再帮你物色一位机灵一些,懂点儿世故的侧妃,也好多多帮衬于你。琬宜就让她好好抚养旭儿长大吧,本宫自不会亏待于她……”
赵皇后心平气和地仰面叹息了一声,突然眼波流转,很是机警地看向了太子。
“等等,琛儿,听你这么说,可是心中已经有中意的侧妃人选了?”
被赵皇后这么一问,太子眉间一跳,似乎并不想让自己的母亲窥探出心中的隐私,忙有些不自然道:“也说不上是中意,只是略有好感罢了,母后别问了,儿臣从没往此处想过。”
“琛儿,母后这还是第一回见你提到哪个姑娘是这副表情,这到底是哪家的大家闺秀,竟让你如此记挂?”
“母后,您就不要记挂此事了,儿臣现在不想考虑这些。”
太子闪烁了两下目光,匆忙快速地一语带过,随即转移了话题。
“对了母后,南楚公主和亲的队伍已于午时到达京城,听说这公主身怀武功,性子烈的很,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穿着嫁衣和三弟在城门口比试了一番,在我大周历来和亲的事例上,还真是闻所未闻。”
“是吗?算算日子也是该到了。”
然而赵皇后却并没有把注意集中到元熹公主与高珩比武一事上来,而是眸色渐深,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眼中溢满了隐而不发,却又难以看透的情感。
不过片刻之后,她便恢复常态,低头看着左手手腕上戴着的一只晶莹剔透的血玉镯子,语气平平道:“楚人向来不是真心臣服于我大周,此番既翻山越水前来和亲,自然也想了法子要为难咱们一番。只是想来,也是高珩赢了这场比试吧。”
“确实是三弟。”太子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不过这南楚公主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他一个大男人若是不能取胜,岂非太过无用了?”
“琛儿,先别说这些了。”
片刻的沉寂之后,赵皇后凝滞住眼中的情感流动,放下衣袖遮住了那支玉镯,随即抬头看着认真地注视着太子。
“既然来的楚人,你是不是应该担心,当年那件事情是否还能天衣无缝?”
第二百八十三章 难言之隐
“母后且放宽心吧,当年的事我们两方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何况当时就已经达成共识一定会守口如瓶,如今又已经过去四年之久,更加没有人再会提及此事,毕竟若是让外人得知,于南楚而言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太子舒展眉角,轻飘飘地说着,对赵皇后的担忧似乎表现得有些不以为然。
“琛儿,母后倒不是担心这南楚公主和皇子会有意说起,只是担心他们无意间让那些有心之人察觉到什么蛛丝马迹,倘若被这些人顺藤摸瓜再找到点儿什么,那可就糟了。”
赵皇后气息微滞,继而神色犀利地看向太子,整个人都显得严肃了许多。
“说起来,当年南楚境内同样被天灾所困,以致国库虚空,正是需要大笔钱财的时候,他们在渡风关外布军,不过是知道父皇这个时候最不愿意开战,所以想虚张声势想吓唬我们,拿到点好处罢了。既然父皇当时正好有派人前去讲和之意,那儿臣也是趁此良机借花献佛,这样在父皇眼中不费一兵一卒,一分一毫就能劝退千军万马的大功,在他心里可是难以动摇的。”
太子抬起下巴轻扬嘴角,却听赵皇后语气凝重道:“话虽如此,但是这件事,你无论如何还是得长个心眼。如今你父皇分明早就知道屠灵司那晚遇袭的原委,却迟迟不问罪于高珩,显然是对此事还心存疑惑。在这种关键时刻,你必须步步紧逼,将高珩逼进死胡同里,无法找到任何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才能让他真正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