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还是没有料到,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竟化作了她一生都难以抚平的伤痛。
“朕许久未来了,所以来看看,你和珩儿都还好吗?”
几句简短的问候,几句像是敷衍了事一般的开场白,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神态,也没有饱含深情的眼神,一切都那样淡漠,淡漠得让人心寒。
“谢陛下关心,臣妾和珩儿一切安好。”
“那就好。”
周帝点点头环顾四周,没有再说多余的话,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直接道出,沉吟片刻,这才开口道:其实…朕已经决定,挑选珩儿送往西晋为质,一月后便会启程出发,朕现在来告诉你,是想让你先有个心理准备。”
周帝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将慧嫔劈得体无完肤,她难以置信地瞪着周帝波澜不惊的脸庞,心中像是被灌满了冰寒彻骨的雪水,冷得她浑身都在颤抖。
半晌,才怔怔地问出一句。
“陛下,为什么是珩儿?”
“珩儿身为我朝皇子,就有义务为大周的江山百姓做出牺牲。这是朕和诸位大臣郑重商议之后的结果。此事木已成舟,慧嫔,你就不要再多加过问了。”
周帝的态度淡泊如水,仿佛比窗外飘飞的大雪还要让人心生寒意。而高珩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不发一言,突然转身跑出了寝宫。
“陛下,臣妾就只有珩儿这么一个孩子,此去西晋路途遥远,危险重重,珩儿还那么小,臣妾只怕这一转身,从此青山有路,人已殊途!臣妾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慧嫔泪流满面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凄凉的哭声散落在坼骨的寒风中,融化在厚重的积雪里,却始终打动不了周帝的铁石心肠。
“珩儿只是送去西晋为质,朕会派专人一路相随,等到时机成熟自然会接他回来,你不用太过担心。”
周帝说完便甩开慧嫔紧拽不放的双手,丢下冷漠的一句话,头也不回地朝寝宫外走去。
广陵宫外,高珩蹲在之前堆好的雪人面前平静异常,没有哭喊,没有吵闹,仿佛当下发生的所有一切都与他无关。
“珩儿,你在干什么。”
身后传来了一个他久未听到的声音,他确信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但又觉得无比陌生。
甚至还让他感到憎恨与排斥。
他漠然地转过身去,极其生涩地喊出了一声“父皇”,一双明眸虽然看似澄澈似水,内里却
犹如这冰天雪地一般寒冷,让人看不到丝毫的温存与暖意。
这绝对不是一个十岁孩童该有的眼神。
周帝望着他略有些发怔,眉头缓缓皱起,似乎在脑海中回忆着关于这个孩子的片段,可回忆到后来,眼中的底气渐散,竟不敢再与他对视,转身离去。
而等到周帝离开后,高珩这才收起冷漠的眼神,将头埋在膝盖里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他从来不会在人前哭泣,纵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会选择一一放在心里,即便他只是个年幼的孩子。
……
“陛下,臣妾求陛下收回成命!”
雪越下越大,慧嫔跪在崇华殿外,任周身落满荼白的雪花,一声声地朝着大门紧闭的崇华殿嘶声呐喊,即使喉咙嘶哑,嘴唇发白,浑身瑟瑟发抖,可崇华殿依旧大门紧闭,杳无音讯。
最后,她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雪地里。
第五十三章 拨云见雾
慧妃立在那里凝望高珩许久,旧日之痛涌上心头,渐渐湿润了眼眶。
“你还是要争?”
“为何不争?”高珩眸色深重,“儿臣已经没有选择。”
“你有选择。”慧妃拉住高珩的手,“只要你收敛锋芒,退出这场纷争,不再与太子为敌,等再过些日子,我就会向陛下请命。待太子登基之后,你我母子二人就可以离开京城,过平静安定的日子了。”
高珩轻叹一口气,抬眼望着空中的雪絮:“母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正因为儿臣曾经和您万般隐忍,处处退让,才会让险恶之人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如今太子和皇后虎视眈眈,儿臣若趁势败退,必然就是落入虎穴九死一生,即便能等到太子登基,太子心胸狭隘,定会排除异己,那儿臣和母亲,就是首当其冲。所以…与其现在坐以待毙,只能放手一搏。”
“不会的,太子并非如此十恶不赦之人,只要你我俯首称臣,你是他的亲兄弟,他不会如此狠心对你下毒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