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中局_作者:棠月(37)

2018-03-03 棠月

  可秦询三十五岁仍为翰文苑编修文史大夫,平平无奇,是以鲜有人提及这位秦家大公子。

  司马云朗维持着跪立的姿势,不卑不亢,背挺若松,这番石破天惊之语并未让他有太大的情绪起伏,白维捻髯不语笑着朝不远处的林政廉举了一下酒盏,一饮而尽。

  萧玦猛然睁开双眼,余光望了一眼林清薇,弹弹微皱的衣袍,不以为意的问道“你可知妄议朝廷重臣以何罪论处?朕闻司马云朗与秦谦私交甚好,尤胜同胞兄弟,何况雁月边疆一直赖佑司马爱卿镇守,通敌叛国?朕还没有昏庸到此等混淆黑白的地步。”

  秦询一脸正色自袖中取出一纸供状,双手举至眉心处方道“硌邺之役舍弟率一万精兵引蛇出洞借助天业之险与司马云朗形成包抄之势,此一役舍弟前方涉险浴血奋战司马云朗的大军迟迟未至,致使一万精兵全军覆没。

  据军中士兵佐证司马云朗此间会见敌国军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为其一。

  舍弟为先锋,首仗告捷,司马云朗与舍弟帅帐之中发生争执,其后暂卸舍弟军中一切职务,建业之战,尸横遍野,此一役八万士兵全军覆没,其间司马云朗与敌国军师亦有书信往来,此为其二。

  班师回朝,建业告捷之际,司马云朗自言舍弟战死沙场,是他与李述自建业戈滩运回舍弟的尸体,舍弟出入沙场五年并非打遍天下无敌手,但若想无声无息置他与死地亦绝非易事,除非是他亲信之人。

  仵作验尸舍弟致命之处并非全身刀剑之伤乃为金针刺脉而亡,谁人不知司马云朗身边的亲信李述金针暗器独步江湖,此为其三。

  微臣手上有目击证人亲笔画押供状,与敌国军师文昊往来书信,李述八字金针为证,请皇上为舍弟做主。”

  大殿寂静无声,秦询义正言辞的言论回荡在御清台雕梁画栋之间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言之凿凿,人证物证俱在。

  高巍自他手中接过供状并物证呈于萧玦,白维出列跪地“皇上一定要彻查此事,司马云朗在外常不受圣意早有反意,如今通敌叛国,残害忠良,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启禀皇上,此事应从长计议,一面之词,人证物证真假难辨,怎能枉顾律法私自定罪?”林政廉看到在场有不少官员附和白维之语,跪在司马云朗旁侧,痛心疾首的看了他一眼,无动于衷的模样,不言不语。

  “皇上,司马云朗五年镇守边疆,领兵打仗从无败绩,忠心耿耿可见一斑,若说他有谋反之心,通敌叛国,此次也不会自投罗网扶灵入京,手握十万大军起兵谋反岂不是更好的选择?万望皇上三思”萧珩跪地看着萧玦慢慢把证物放置在一旁,沉了脸色。

  “宁王这是何意?起兵谋反?皇上,当下之急应免去司马云朗一切职务,打入天牢,听候发落,连一向贤明的宁王都道司马云朗心有反意,可见…”

  “白相莫断章取义,你口口声声道司马云朗通敌叛国,这般欲杀之而后快让人不得不怀疑白相是何居心。”萧珩厉言打断白维的话,一向清冷的面容禁不住略有怒意。

  “司马云朗怎会通敌叛国?本王莫不是听错了吧?这个木头每天不是练武打仗就是兵法阵法,一根筋不通世故,这些年雁月和齐国一直大小战役不断,无一败绩,这是通敌叛国?他如果有这心思小爷我可不信,三哥,你说是吧?”萧瑀入殿之后便看到如此风云急变的一幕,皱着眉头,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司马云朗!这些书信你作何解释?”萧玦隐忍着满腔怒火,拍案怒喝,并未理会朝中大臣各抒己见,分庭抗礼。

  那般阴鹜充满戾气的眸子,萧瑀毫不怀疑也许萧玦下一句话会直接命人砍了司马云朗的脑袋。

  “臣与文昊师出同门,书信往来,不足为奇。”

  萧玦冷哼一声道“好一个不足为奇!你倒是振振有词,枉费朕对你的信任!”

  “皇上,论理哀家不应过问朝政,林相所言不错,通敌叛国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更牵扯谋害朝廷重臣之罪,牵扯甚广,按照律法,应三司会审,再由皇上裁决。”

  先帝在位贪图享乐彼时一直是还为皇后的太后代为批阅奏折,今虽还政萧玦已久但威力犹存,不轻不重的一句话白维也闭口不语,老谋深算的眸子淡淡看了一眼上首的白媚儿。

  白媚儿满脸柔媚浅浅一声轻笑充斥在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大殿莫名显得有几分诡异“皇上龙体微恙,不易操劳,移交刑部处理岂不两全其美,臣妾还从未见过人证物证俱在这般抵死纠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