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韶冉似乎又说了什么,淇玥不曾听清了。她只觉自己仿佛被丢浸入了汪洋深海之中,浑身冰冷虚浮,她紧蜷着双指,耳边没有了一切声响,只余一道声音反复回荡,定国公主定国公主定国公主……
定国公主……慕容素……
真的是她……
数年的嫉恨翻涌交叠,心头的冷意不断交加。她银牙狠咬,死死地凝住了神。
·
夜幕降临,五彩宫灯旖旎蜿蜒,映得大殿灯火辉煌。
殿内笙歌悠扬,酒香弥漫,管乐箫弦入耳琳琅。这是一场为代国太子到访特设的盛宴,满朝全程皆临。望着歌舞升平,谈论家国政事,将明日的敌友战乱全然抛诸脑后,只尽享此刻的繁华奢靡。
漫漫叙谈许久,淇啸天执起盏,起身相敬,“太子殿下雄韬伟略,仁厚爱民,而今屈尊莅临我大凉,可谓大凉之荣。”
“左相大人过誉。”拓跋冶举酒回礼,面不改色,“凉国复立六年,而今国力初胜,国泰民安,实乃陛下治国有方,朝臣辅佐得到,教本宫欣羡。”
“是太子殿下说笑了。殿下智勇双全,奇谋之名莫说代国,便是这天下亦是响彻贯耳的。殿下政务百忙,只是不知此番屈居临凉,为何贵干。”
这一问不过明知故问。拓跋冶此番亲至凉地,虽未直接言明借兵,但其意满朝上下皆心知肚明。闻及此言,拓跋冶恍若未闻,轻饮下一口醇酒,彬彬道:“本宫冒昧,实在含歉,略有小事,需仰仗大凉陛下及列位大臣相助。”
“太子殿下不必多礼。”李复瑾神色平静,“不知何事,可令殿下亲至敝朝。”
“谢陛下宽宏。”顿了顿,拓跋冶从容开口,“近时夏族练兵遣将,欲意攻代,意有所指,突起战事已临代疆,不知陛下可知。”
“略有耳闻。”
拓跋冶道:“夏国近些年来波澜不动,暗中养精,招兵蓄锐,实力远飞数年前可及。此番夏国来势汹涌,短时之内,已侵占我朝西境三座城池。凉代临夏,恐此番国土颇受波及,万一战起,不知陛下可有良策?”
李复瑾一时不曾开口,殿中些微静了片刻,一位老臣轻微一咳,执礼打破僵寂,“大凉复立仰仗殿下囊助,凭殿下之谋略才干,想来万难可克,必是不需我朝涉足。”
话落,整座大殿刹时静音。
他这一言明褒暗驳,听似赞扬拓跋冶实力,实则隐然将借兵只求驳了回去。静默片刻,恍若听不出弦外之音,拓跋冶淡笑,“当年之事,乃陛下一己使谋抗之,本宫至多不过助力,何谈万难可克?何况此番夏国储备良久,势态汹汹,若可如当年攻燕一般自内而取之,也不必而今这般麻烦了。”
他一言暗讽李复瑾当年暗内鄙行,字字诛心,殿内数人刹时变了颜色。
上席处的李祁景目光越来越冷,僵滞片刻,蓦地冷笑,“太子殿下此言真是有趣的很!借兵不成,莫不是要威逼吗?”
“不敢。”拓跋冶却不愠不恼,侧眸望向他,凝神辩了些许,淡淡一笑,“这位,想必就是敬北王殿下。”
“太子殿下有何见教。”拓跋冶不疾不徐漾起了唇角,平声道:“殿下此言,本宫实不敢当。而今凉国上下皆传敬北王殿下俊逸潇洒,而今一见,当真风度翩翩,不同凡响。”
平平的话音分不出他究竟是何隐意。静望了良久,拓跋冶惋惜般一叹,“罢了!今日佳宴,本不该谈论这些沙场政事,是本宫扫兴,本宫自罚。”
言罢他举盏一礼,不待众人言语,毫不犹豫快饮了三杯,自若地震惊。
一殿朝臣心有戚戚,深感这位代国太子性情难摸,此番借兵来访,想来不容草率搪塞。寂寂间只见他平静起身,对殿堂最上的李复瑾躬身一礼,而后道:“其禀陛下,拓跋冶此番赴凉,除却冶一人外,还有一人临至,望陛下一见。”
第103章 挑衅
拓跋冶所说之人,乃其一母同出的代国昭阳公主拓跋茗,拓跋冶的母族厉氏乃代国大氏,其祖上骁勇奋战,足智多谋,曾凭借一支厉焰军队助得拓跋氏打下天下,始盛代国。历氏具开国之功,自代开国起便举族光耀,世代承袭,权倾朝野。
代国立国百年,厉氏一族亦早不如百年前威耀,却仍有一脉厉焰军相传,乃钢固代国鼎力之本。厉焰军之主承袭严苛有序,非历氏一族血脉不得传承。代国皇族拓跋氏为保皇权,世代奉历氏为尊。而厉焰军传至厉皇后这一代,仅有厉皇后这一位嫡女。厉皇后已逝多年,膝下唯有的一双儿女——便是拓跋冶、拓跋茗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