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生漫漫_作者:彼交匪敖(106)

2018-02-28 彼交匪敖

  结果一个时辰后,内侍急急匆匆地从冷宫回来,“回禀王上,杨昭仪……自尽了,留有绝笔一封,请王上过目。”

  宛和不信,那个单纯的女孩,死了?

  她接过内侍手中的信,展开信纸,上面写着,人生有八苦,最苦不过是求不得,放不下,如今,只能通过一死,强迫自己放下了。

  杨静娴入世,为的不过是报恩,报恩未果,反为恩人招致祸事,她心有愧疚。

  原以为,借此关在冷宫,可以平心静气悟道,求一方宁静。可惜,她高估了自己,她根本放不下。

  加上远山候常去冷宫看望她,她对远山候日久生情,愧疚日益加重,令她被心魔所困,日夜折磨。

  佛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杨静娴觉得,该自己的报应,躲不过的。

  她自苦,求不得又放不下,心境破裂,修为化零。

  终是熬不过漫长的岁月,绝望了,选择自尽,一了百了。

  宛和叹息,“可惜了!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世间求不得,放不下的,大有人在,何必选择自尽这条路。”

  宇文极也叹,好好的女孩,因为王权的争夺,香消玉殒。

  起因不过是,当权者不知餍足,才引发这场纷乱。

  宇文极暗暗下定决心,他不要做第二个宇文博,也不要做第二个申时乙。

  因为杨静娴的突发状况,茶话会不了了之。

  晚间,宇文极用过晚膳,在太极殿批阅奏章,王宫丧钟被敲响。

  宇文极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内侍来报,“远山候……自尽了。”

  下午申时二刻,杨静娴的死讯传到温泉别苑,远山候痛苦万分,他负了天下人,唯独不愿负了杨静娴。

  已经生离二十年,远山候不愿再死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尽,只求黄泉路上,还能再续前缘。

  宇文极忍着悲伤,处理后事,将他二人合葬于陵县。

  愿他们,来生投身在平凡的家族,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春祭过后,就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一天天热和起来,正是郊游的好时机。

  这日,宛和带着三个小孩,跟宇文极告别,叮嘱他,要做一位为民的好王。挥挥手,婉言拒绝了宇文极相送,潇洒的出了宫,开始她新的江湖之旅。

  临行前,宇文极赠送了十来坛贡酒,够宛和喝上一段时日了。

  至此,宛和的陈国王宫一行,也算告一段落。

  又几个百年过去了,除了几个孩子长大些,宛和没有丝毫变化,还是那么一副疯疯癫癫,不着调的样子。

  除了长相没有变化外,宛和的修为也止步不前。

  这几百年来,没得吃,去地府;没得住,去地府;没得玩了,随便找个江洋大盗,教训一通。

  再是有趣的地方,再是好玩的玩意儿,宛和全都腻了。

  凡人生死轮回几遭,唯,仙生漫漫。

  仙道茫茫啊,没心没肺的白宛和,她也不知何去何从。

  就这个事儿,宛和也曾经问过她的师父,紫缘仙君当时是边喝着酒,边为这傻徒儿解惑的。

  他说:“求仙问道者,修道、修心、修天法自然。”

  紫缘这种高深的说法,宛和自然不能理解,紫缘只好一言一语的解答,“修士,皆愿羽化升仙,寿与天齐,一朝愿望成真,却又耐不住漫漫仙生的寂寞,成大道者,也就寥寥无几了。”

  成仙,并不是修士的终点,可又有几人知道呢。

  紫缘讲得头头是道,宛和听得津津有味,怎料紫缘话锋一转,“丫头,你若太闲,那就喝酒吧,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宁可醉死,也别去做那庸俗之人。”

  所谓话糙理不糙,宛和似有所悟,师父的意思嘛,大约就是,酒要喝,乐子也得找。

  此时,金华楼的故事正在上演,说书的先生,正在讲百年前,陈国的故事。

  那说书的先生,隐在幕后,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却依然听得众人身临其境。

  只听得惊堂木一拍,众人安静下来,竖着耳朵。

  话说百年前,陈国为晋国桎梏,当时的陈王羞愧自尽,儿子宇文极临危受命,大刀阔斧,招贤纳士,改变了陈国的命运。

  这命运能这么容易改变?那就要从齐王的最小的女儿说起。

  说这位公主啊,是齐王老来得女,甚是宠爱,长得明艳动人,那叫一个动如脱兔扑朔,静如姣花照水。取掌上明珠之意,公主的封号也为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