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生漫漫_作者:彼交匪敖(72)

2018-02-28 彼交匪敖

  村长抽着旱烟,叹息“近年来,陈国风不调雨不顺,国运不济啊。”

  ☆、第 25 章

  江风袭来,村长咳嗽不止。

  村长的咳声,不像是正常生病的声音,宛和询问村长,才知道,村民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症状。

  宛和替村长把了脉,脉像平稳,毫无病像。

  看向四周,五浊江水妖已收,江水仍是汹涌,四周雾气弥漫,宛和懂了。

  这些,应该是这些年死去的婴儿,留下来的怨念,参合了水妖的妖气,形成的雾障,为的就是报复村民。

  宛和有心查看安安的修为,让她去净化此地。

  安安也没让宛和失望,一盏茶的时间,世界就亮堂起来,江水不再沸腾,清澈见底,和以前还是五福江的时候一样。

  天地清明了,村民也有感知,四面八方涌出来,瞧个究竟。

  得知是宛和两人的功劳,又是一阵跪拜。

  宛和给村长写了一个方子,告诉他,“此方能驱除村民们,体内久积的雾障,连续喝三天,必会药到病除。”

  村长双手接过药方,痛哭流涕,“感谢仙子,对我村的再造之恩!”

  “感谢的话,村长你也说了太多,还是赶紧拿着方子,让大家自行煎药去吧,上面的药材也不难得。”

  村长召集村民,说了这个好消息,开始分配任务。

  懂药理的,上山挖药;有力气的人,担水和泥搭炤台;女人们就带孩子,熬药,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

  五浊江边,这么些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了一点生气,有了一点村子的模样。

  宛和跳下祭台,一掌将之毁去,这个,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宛和带着安安,暂时住在村长家。

  她在堂屋里,开了义诊,为村民们搭脉问诊。

  安安受不了药味,和村上的几个孩子逗猫逗狗去了。

  连续忙过几天之后,前来问诊的人才渐渐少了些。

  这日午后,堂中无人,宛和也累了好些天,回房准备眯一会。

  宛和躺在床上,背部咯的慌,伸手摸出来,却是自己的锁妖葫。

  前几天被安安讨去玩耍,说是给新交的朋友开开眼界,看来是玩腻味了,才胡乱的丢在床上。

  不提这锁妖葫,她都几乎忘记了,里面还关着一个水妖这茬。

  趁着她还有精神,先审问审问,再根据情况决定,怎么处理。

  宛和揭开葫芦塞,把水妖倒出来。

  落地的,是一个妖气被封,水灵灵的姑娘。浓眉大眼,不过十八九岁。

  她要不是宛和亲手抓来的,哪里能相信这是水妖。

  水妖跪在宛和的脚边,不敢造次,老老实实低着头,等着宛和问话。

  宛和打量了又打量,不论是性格还是模样,都是一等一的姑娘,她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抓错了妖。

  怀疑归怀疑,宛和还是照着话本子,一拍桌子。“我看你修为不低,再老老实实修行几千年,飞升指日可待,为何要对百姓发难,做那有违天理之事?”

  水妖悲从中来,未开口,泪先流。

  原来水妖并不是生而为妖,她叫向凝烟,本是齐国人,死在五浊江里,才化为水妖。

  隆县在五浊县的东南面,以前那个地方,还没有村子,只住着一家姓周的人。

  因为陈国民风淳朴,民间、王宫都爱祈福,点福灯。

  灯笼,也就成了陈国上下必不可少之物。

  恰恰周家人,个个精于制作灯笼,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人。

  靠着这门手艺,周家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小家族。

  后来,周家的灯笼越做越好。适龄的女子,都愿意嫁去周家,外地的男子,不远千里到周家拜师学艺。

  几代人过后,这里,俨然发展成为一个,小有规模的县城。

  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求得一盏福灯,就连王宫御用灯笼,也是来自于此。

  王上为褒奖此县,也为鼓励民生,下了王旨,将此县赐名为隆。

  周家传到第五代的时候,已经是空前盛况。

  周瀚文身为周家的嫡次子,无需身负家族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灯笼的制作,而是选择从文,游学列国。

  隆县人多有不能理解的,但周家长辈,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支持周瀚文的游学,外人又有什么理由多嘴。

  经过多年学习,周瀚文小有成就,增涨不少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