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御史大夫献上的昭仪,已经被惩罚数次,关入冷宫。
但是照刚才那情况,御史大夫应该没有将昭仪的事,告知其他的人,不然李权肯定能识破宛和的谎言,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放他们离开。
想必御史大夫,并不能完全信任自己周围的人,至少没有信任他的义子,倒是给了陈王喘息的空间。
而那个叫李权的人,吊儿郎当的,说是被重用,还不如说是,被御史大夫刻意把他丢在王宫,离得自己远些,以免坏了大事。
细思极恐啊,宛和想着,亏得御史大夫是个多疑的人,今日才得以险种脱困。
陈王以先生之礼待宛和,大方得体。
他说:“寡人听闻仙子传言,救我陈国百姓于水火,不管是于公于私,寡人都应当面谢过才是。”
☆、第 29 章
的确,宛和的传言四起,越传越神乎,接连坏了晋国不少好事,连御史大夫都黑着脸。
就冲能膈应御史大夫的本事,陈王便动了重用宛和的心思。
陈王的心腹范年,劝说陈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如要重用,也需他亲自调查一番,以防万一名不副其不实。
若是御史大夫放下的诱饵,岂不得不偿失。
得到陈王的首肯,范年寻着宛和的传言,果然在五浊江遇上宛和,他在后面跟了宛和几个月,对宛和的评价甚高。
之后回信陈王,写着宛和不仅德才兼备,很得民心,且是有着高修为的修仙者。必能堪此重任,助陈王匡扶陈国。
陈王收到范年的回信,心情大好,若得宛和相助,王室也就有了底气。当即派出两路人马,一人为特使,接宛和进宫;另外一边,跟着范年,游说晋国。
本来两边都进行的好好的,没想到特使未回,宛和先来了。
陈王此番,也算得上礼贤下士了。
宛和答应陈王,会暂且住王宫,助他一臂之力。“不过,我还有一个五岁的妹妹,不日也将会前来叨扰。”
王宫的龙韵灵气,即使对宛和的体质,都有一定的改善,就更不用说是安安了。
这里的确适合修炼,陈王开口之前,宛和先把安安也给捎上。
陈王没有不答应的,若大的王宫,还能住不下一个小娃么。
陈王以为还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说动她。却,没料到,宛和答应的这么爽快,这倒是足够让他惊讶的。
想当初,为了能说动宛和,愿意留下,陈王还特意,将整个凌霄阁空出来,等宛和来了,作为她的寝宫。
而王宫里布置最为不凡的,当属凌霄阁。历朝历代,都是饱含神秘浪漫的居所。
此前,里面住的,是御史大夫送来的杨昭仪,后来昭仪被御史大夫关入冷宫。
也就凌霄阁的侧殿,还住着一位从六品的才人,几月前,陈王将她放出宫,另行婚配去了。
如今,宛和答应的干脆,陈王都不知,该怎么说凌霄阁的事。
转念一想,宛和姐妹二人若住在凌霄阁,太过于惹眼,也就没再提起。想着,稍后再行选一处就是。
宛和看着陈王神游太虚,唤了一句“陈王”,陈王回过神来,继续跟宛和聊着,大约讲述了朝中的基本情况。
宛和越听越糊涂,“陈王修为不低,御史大夫却是普通人,为何却连一个御史大夫都治不住。”
陈王叹了一口气,“陈国曾经多少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王,死在求仙问道之上。寡人自修行以来,连寡人的父王也不看好,更何况是他人。
御史大夫擅长谋虑,爪牙甚多,低调蛰伏朝堂多年,从中做足了文章。
世人皆以为寡人不务正业,堕入魔道,迟早会祸乱天下,和陈国的先王们一般,死的凄惨。
朝堂更是错综盘结,大半归为御史大夫一党,以讹传讹,人言可畏啊。”
宛和又问,“那杨昭仪,不就是御史大夫送进宫,放在你身边的眼线么,又怎么会被关入冷宫?”
说起杨昭仪,正是戳中了陈王的心,那份苦楚,咽不下,又舍不得吐出,真真是折磨万分。
陈王偏着头,望着殿内的四方九耳瑞兽香炉,香料燃起,香气弥漫,薄烟如纱,油灯摇曳。
此情此景,他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女子,在殿内点起香薰,为他翩翩起舞的场景。
香还是那时的香,只是人……陈王嗟叹,扶着额,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