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生漫漫_作者:彼交匪敖(87)

2018-02-28 彼交匪敖

  伍长之于太尉,不过是多月后,陈国又一具尸体罢了。

  太尉收到伍长飞鸽传信时,大喜。

  他助王上除去眼中钉,肉中刺,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此后的人生,势必成为陈国上下,举足轻重的人,更为显赫。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精明一世的太尉,还是漏算一条。

  他忘记了,鹰狼毒来自塞外,而宇文博曾经领兵西北,在塞外驻扎多年,他对鹰狼毒,可比太尉了解的更多。

  宇文博知晓自己中的是鹰狼毒后,并未声张,正好,他可以来个将计就计。

  返回越州的路上,宇文博毒发,一受寒,就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军报和宇文博重伤的消息,一并传回王宫,还委婉地表达了宇文博将不治身亡,告知老陈王安排后事,做好准备。

  老陈王心里是释怀了,表面上却不得不悲痛欲绝,独怆然而涕下。

  两月后,宇文博回到王都,已经被鹰狼毒折磨的瘦骨嶙峋,浑浑噩噩,不成人样,终日缠绵病榻,已经没有清醒的时刻。

  明眼人都清楚,他剩下的日子,都是按天算了。

  宇文博归朝后,老陈王亲临,见过他一次,确如探子所报,其命不久。

  他有言在先,且宇文博也是将死之人,当即放心大胆,大手一挥,命宗庙取出圣旨,颂于朝堂,昭告天下。

  朝上文武大臣跪成一片,三呼王上万岁,太子千岁。

  退朝后,圣旨由老陈王近侍,亲手送到宇文博府上,逐字逐句读给宇文博。

  立太子一事,便形成定局,板上钉钉,覆水难收了。

  一月后,太子府上进宫来报,太子已经水米不进。

  老陈王沐浴斋戒三日,除去鞋袜,徒步到护国寺,为太子祈福。

  宫外传的家喻户晓,民间甚至编了歌谣,歌颂老陈王的爱子美德,列国也说老陈王不避讳太子重病,堪当列国表率。

  当这些赞美之词,传到老陈王耳朵里时,简直是意外之喜。

  老陈王在后宫内自夸,此次不仅平定了陵县,还除了眼中钉,且收获民心,留下美名。

  派宇文博出征一事,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然,老陈王高兴了没多久,太子府上又来人了。

  这次,说的却是老陈王亲自祈福,感动上苍,太子的病有了起色。

  民间又跟着传的轰轰烈烈,都说老陈王哀感天地,才救了太子一命。

  老陈王这回是哑巴吃黄连,有苦却不能诉之于口,苦闷郁积于心。

  偏偏还不好作罢,装作不知道,毕竟天下人都看着呢,面子上也得派了御医前去瞧瞧。

  每天,御医回宫跟老陈王汇报的,不是太子病情好转,就是太子已经能下地走动。

  时常气的老陈王大动肝火,踢翻几案。

  随着宇文博病情逐渐好转,老陈王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他再想杀了宇文博,已是有心无力,更堵不住悠悠众口,自是后悔莫及。

  宇文博靠着鹰狼毒,使了一招苦肉计,跟着立太子的事落下帷幕,顺利达成野心,并且稳固在朝在野的地位。

  朝堂上没人再不敢多言,唯一的瑕疵和例外,是申时乙。

  他是如今的御史大夫,而那会儿,他只是太尉的门客之一。

  原本申时乙想着随大流,做那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站在太子一派,息事宁人。

  现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下毒、远征的主意,全是出自申时乙的手笔,并且被宇文博查到头上。

  他若成为太子阵营,太子如何能接纳,必定杀鸡儆猴。

  若他继续跟着太尉,太尉不管是讨好太子,还是跟他撇清关系,都会杀人灭口。

  算来算去,都是一死。

  申时乙经过一番深谋远虑,一不做二不休,打算破釜沉舟。

  干脆放手一搏,要谋就谋天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申时乙不敢掉以轻心,投宇文博爱才之好,斗智斗勇,大展手脚。

  果然,申时乙得宇文博欣赏,虽然一直不敢重用,也未动过杀心。

  朝堂上,宇文博留下可用之人,肃清了太尉之流,大兴商业,选举能人贤士。

  一时,权利达到鼎盛,陈国也迎来文治盛况。

  三五年的光景,老陈王的臭脾气,在现实中被磨的精光。

  并且他已年迈,身体每况愈下,早不复几年前的精神,再大的火气,再倔强的心性,在衰老前,都不得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