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澜心_作者:蓝云汐(21)

2018-02-26 蓝云汐

  “姑娘。”看到澜心回来,紫衣迎了过来行礼,小丫鬟也放下手里的东西,行礼。

  “嗯,你们忙吧。”澜心进屋后,小丫鬟们又继续手里的活计。

  绿梅替澜心除掉了斗篷,便拿起家常服要替她换上。青荷端着茶壶走进来,看了一眼绿梅手里的家常服提醒道:“姑娘,‘锦绣坊’里的人应该会在午时前就把衣服送过来的。”

  “锦绣坊”里的人办事严谨,尽管之前已经量过尺寸了,还是会早点把衣服送过来,要是主家不满意的话,她们也好及时修改。“锦绣坊”能受这么多人的追捧,除了衣服款式新颖,刺绣精良外,就是他们有一个精明能干的管事。杨管事善于察言观色,说话办事都让人心里熨帖,加上经常出入各家府邸,这让大家对她更加不敢怠慢,毕竟谁都不想家丑外扬,越是富贵的人家越是爱面子。

  青荷意在提醒澜心,若是现在换上家居服,一会儿“锦绣坊”的人来了,还要重新换过来。让“锦绣坊”的人等一会儿倒是没有关系。只是这件衣服是容夫人送给小姐的,容府也一定会派人来的,若是容府的人多想,对姑娘有误会就不好。

  澜心倒没有青荷想的那么多,她也没想过要换,觉得换来换去有些麻烦,朝绿梅点点头,示意她不换家居服。坐到椅子上,接过青荷递过来的茶,轻轻地抿了一口,两个人低声地说着话。

  绿梅默默地把衣服放回了原处,眼睛有些干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委屈。听到青荷那欢快的声音,心里对青荷有了一丝怨恨,若不是她多嘴,怎么有那么多事呢?

  紫衣进来禀告:“姑娘,杜妈妈来了。”

  “杜妈妈怎么来了?”澜心放下茶杯,吃惊地问道。

  第十四章 方家

  方家的老爷子方义山是景帝十年,也就是先皇时期的进士。听说当年的方义山虽然是寒门子弟,却是文采出众,为人又是仗义豪爽,刚进京时可是得罪了不少的勋贵子弟。同乡们多次劝他圆滑一些,他就是不听,仍是我行我素。

  会试时,他所做的文章得到了当时的宰相兼主考官的大力赞扬,极力向景帝推荐。景帝读完后,对他的文章的评价亦很高。殿试时,景帝对他的殿前表现也是非常满意。正在大家都在猜测今年的状元非方义山莫属时,景帝却点了他为榜眼。这让京城上下唏嘘不已,就连混迹官场多年的那些大臣们也摸不清皇上的脉。

  更让人不解的是,景帝将这位名震京城的大才子安排进了翰林院的编修院,成了一名名不经传的小编修。有的人幸灾乐祸,觉着这就是方义山太猖狂的结果;有的人同情他,过来安慰他别在意。而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则瞅准机会,许以官职及重利拉拢他。

  可惜方义山是一个不知变通,脾气倔强的人。对别人的议论和橄榄枝都抛至身后,一心一意地做一个小编修。一年、两年甚至三年过去了,他还是那个名不经传、又臭又硬的小编修。这让那些想拉拢他的人对他的兴趣也渐渐地变淡了,而那个意气风发的方义山渐渐地被人遗忘了。就连他成亲都没有掀起任何波浪。

  景帝二十六年,做了十六年编修的方义山被景帝调到了宫里给六岁的三皇子启蒙。皇家的孩子启蒙都是很早的,一般三岁就启蒙了,而三皇子六岁才启蒙,还是由一个名不经常的小编修来启蒙,这让大家对三皇子也没有了期待。就在朝中大臣忙着揣测圣意,纷纷站队时,方义山仍是尽心尽力地教导着三皇子。

  待三皇子成年后,方义山带着他出宫游历。传闻说,景帝四十六,景帝密诏三皇子回京,却被有心人知道,对三皇子多次刺杀,是方义山舍命相救才保住了三皇子。传闻是真是假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在景帝四十六年冬,景帝病重,册封三皇子为太子。次年,景帝薨,太子即位,也就是当今圣上,改年号“文”。

  文帝即位,封方义山为太傅。方义山也是对文帝忠心耿耿,尽心辅佐。随着文帝的帝位越来越稳,方在朝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方家如日中天的时候,方家的老爷子方义山却以年迈体弱为由,上书请求皇上允许他告老还乡。尽管皇上再三挽留,但方义山去意已决,皇上无法,只好答应。

  方老爷子致仕之后,就和方老夫人定居到了徐州。方家的后院很干净,没有姨娘和侍妾。方老夫人生了一子一女,儿子方明远留在京中,现任吏部侍郎。女儿方雅,与方老爷子的得意门生韩格喜结连理。韩格现任与徐州东临的平州知府。而和方老大人夫妻居住在徐州的是他们的养子方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