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字字铿锵,语气真诚,时机抓得又好,轩辕帝还没有缓过来,一些大臣已经出列叩拜,“皇上,请明察此事,以正国法。”
“皇上,”洛九卿上前一步,深施了一礼道:“永安自长庆来时,皇兄曾经数遍嘱咐,一定不能骄纵狂妄,行事要有礼有节,长庆无非就是想借着永安这次来给皇上祝寿,延续两国邻近之好。”
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如两汪深潭之水,“皇兄还说,长庆是礼仪之邦,但并非一味的谦和忍让,他让永安保住底线,不为人所欺所辱,若是真被人所欺辱,那长庆除了礼仪,还有刀枪。”
轩辕帝的身子猛然一僵,洛九卿的话威胁之意明显,却让他发作不得,长庆的国力远胜于轩辕,他心中自然明白得很,否则这一次也不会对洛九卿处处礼遇,为的就是抓住这次机会,好好的向长庆永辉帝示个好,与长庆结为友好之邦,最好还能够通商往来,让轩辕的国力快速增强。
洛擎天在队伍中听着,今天的事他未发一言,洛九卿和轩辕耀辰的关系他最清楚,只是依着洛九卿的意思,从未对人说起来。
要说洛九卿今日能出现在大殿之上,最不意外的人就是他了。他刚开始确实也有些惊讶,但是心中却透出一股酸涩的暖意,透过洛九卿,仿佛依稀看到当年妹妹的影子。
他心中甚是安慰。
现在听到洛九卿的话,他不由得微微挑眉,这个丫头……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当堂威胁皇帝,胆子也太大了。
他上前一步,对洛九卿说道:“公主,此言差矣,皇上与长庆交好之意,想必公主看得分明,两国相战受苦最多的还是百姓,公主宅心仁厚,想必也不愿意看到此事发生,无论国力如何,刀枪是否森然,血流成河实非明君所愿。”
洛擎天的话说得再漂亮不过,既保存了轩辕帝的颜面,为他找了台阶,也点了点洛九卿,让她不要过于生气恼怒而把自己至于危险中。
轩辕帝中暗自出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几分笑意,“洛将军所言极是,极合朕意,永安公主,你放心,这件事情朕绝不姑息,一定会好好的查一查,给公主一个交待。”
轩辕帝终于吐了口,洛九卿在心中冷笑,表面上却是一脸感激的模样,她垂下的眼睛里光芒一闪,用眼角的余光与轩辕耀辰的目光飞快的一碰。
轩辕耀辰在轩辕帝话音一落的瞬间,立即道:“多谢父皇。”
轩辕帝气得脸色铁青,轩辕兆郢在一旁冷声一笑,低声说道:“五弟真是有意思,父皇方才的话明明是对永安公主说的,你道的什么谢?”
轩辕耀辰直起腰背,对着他一笑,“太子此话差矣,父皇的话虽然是对着公主说,但是针对的却是我安王府之事,自然要多谢父皇了。”
轩辕兆郢眯了眯眼睛,那只手无力的在袖子里握了握,“五弟说得是。”
轩辕耀辰笑了笑,却没有再理会他。
轩辕帝把这两个儿子的话中机锋看在眼中,只觉得一阵阵的头疼,事情与他所想象的大不一样,事事都在他的意料之外,这让他心中越发郁闷。
正在此时,柳丞相施礼道:“皇上,兹事体大,京兆司又身陷其中,不知何人审理此事为妥?还请皇上示下。”
轩辕帝心里的火苗跳了跳,本来就觉得心中郁闷,现在柳丞相这样一问,更让他觉得烦闷,他摆了摆手说道:“就着刑部、大理寺联合审理吧。”
“是。”轩辕帝的话音刚落,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上前来道。
“就这样罢,”轩辕帝见事已成了定局,烦躁的摆了摆手,“退朝。”
“皇上有旨,退朝……”站在轩辕帝身侧的太监一甩拂尘,高唱道。
百官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轩辕帝一甩袖子,站起身来走了。
洛九卿垂下的眸子中闪过一丝笑意,她淡淡起了身,转头看到轩辕兆郢阴冷的目光,他的脸上虚浮着一丝笑意,他上前几步,低声说道:“公主,俗话说良檎择木而栖,本宫一直以为公主是聪明人,怎么……”
洛九卿目光清亮,映着漫天金光,“噢?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您是良木?本宫选错了人吗?”
轩辕兆郢的眸子猛然一眯,射出两道危险的光,声音沉沉道:“谁是良木,公主聪慧,应该心知肚明,如果公主一时被蒙住了眼睛,看不清楚,本宫不介意为公主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