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关人的大牢因关的都是重要人物,只等着皇上回心转意能免去罪行,故称为“回心院”。
皇上沉吟片刻,点头道:“段成志!”
段成志猛听到皇上叫自己,忙答道:“属下在!”
“今日你守着他三人,万不可出半点纰漏!”皇上道:“明日你也上朝,朕要重重赏你!”
段成志赶紧应道:“是!”
皇上眼扫着四下内府侍卫,大内侍卫及禁卫军,朗声命道:“这三人若少一根汗毛,朕诛你们九族!”
众人心头一凛,齐声答道:“属下遵旨!”
☆、滴血认亲
翌日卯时三刻,大明宫宣政殿内火烛通明,京官职事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早已候在殿内。
大殿龙椅之中,皇上身着绛纱袍,外着朱里红罗裳,头戴通天冠,他两眼扫视过文武两列大臣,心中寻思着如何说出少丹之事。
却看见一人走出队列,朗声奏道:“臣听闻二十年前失踪的陈贵妃诞下的孩儿已和皇上骨肉团聚,臣恭贺皇上!”
说话之人身高六尺有余,身材魁梧,一身紫色蟒袍,腰系金玉带,乃是当朝皇后的亲哥哥,皇上的国舅安国侯。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吃了一惊,忍不住相互窃窃私语一番,皇上心知是昨日皇后差人通风报信,只微微一笑,道:“宣李少丹!”
“宣李少丹进殿——”声音一层层传下去,片刻,一个青年迈进殿来,正是昨日险些被绞死的少丹。
一早内侍命人为他梳洗一番,换了身青衣锦袍,头发衣饰收拾齐整。众人见他走进来,不觉眼前一亮,有早年见过陈忆安一面的老臣在心中赞道:“只有贵妃那般模样的人儿,才能生出如此俊俏的孩儿。”
陈贵妃当年突然失踪,不想今日竟冒出一个儿子来,孟丞相心中生疑,出列奏道:“皇上,事关大唐皇室血脉,万万不可大意啊!”
皇上微微一笑,抬手止住丞相的话,道:“丞相对大唐忠心耿耿,朕自然心知肚明。宣太医!”
许太医提着药匣子迈进殿来,拜倒在地三呼万岁。
安国侯见他步子有些蹒跚,笑道:“许太医,月余不见,你怎么老了这么多?”
许太医略略垂首道:“惭愧!”
皇上道:“平身!”
许太医谢过皇上,站起身来,安国侯又道:“许太医,今日之事,关乎龙脉,你可万万不能大意啊!”
许太医垂首恭敬答道:“老臣自先帝登基,便在宫中伺候先皇,皇上和各位娘娘,三十余载,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
安国侯哈哈一笑,道:“臣瞧皇上之意,早已认下这个儿子,若太医滴血认亲失败,只怕你人头不保啊!”
许太医浑身一颤,看向一旁少丹,只见他昂首而立,脸上带着几分好奇,当下又转向皇上,拜倒在地道:“老臣一片丹心,只尽忠于皇上,从不敢有半点怠慢,可世事难料,皇上,今日若是——”
他顿了顿,老泪纵横地续道:“老臣上有八旬老母,全家一十七口人,若今日——”
皇上微微一笑,和颜悦色地道:“许太医,你只需按律办事,不必多虑!”
许太医再磕一个头,应道:“是。”才站了起来。
他打开自己的药箱,从里面捧出一只白玉小碗来,只见那碗通体雪亮,碗周围围着一尾鱼。又从一把小银壶中倒出些许清水在碗里,再从药匣中一方锦袋中抽出一根三寸来长的金针,颤巍巍地向少丹走去,说道:“老朽要取尊驾一滴血!”
少丹点点头,将右手伸出去。
眼看那根金针便要刺向少丹指尖,猛听得安国侯大喝一声:“且慢!”
一时大殿之内鸦雀无声,众人都瞧向安国侯,只见他上前横一眼孟丞相,指着那碗说道:“皇上,臣见这孩子眉目清秀,与陛下有三分相像,可人心叵测,难保有人会在这清水之中做下手脚,臣恳请皇上换一碗清水。”
皇上略略点头,命道:“取水来!”
一旁太监王商立即取来一壶清水,将玉碗中的水换掉,许太医谢过皇上。
许太医小心拿那根金针在少丹手指尖上刺破,挤出一滴血来,又来到皇上面前,低声道:“皇上,请恕微臣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