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一消息,大部分的大臣们立刻脸色苍白,上次犬戎攻入京师他们就差点丢掉性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听到犬戎再次袭来,立刻有人下的想要转身逃走。
看朝中大臣的表现,平王宜臼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站在平王身边的卫武公冷哼一声:“犬戎还未到,各位就如此胆战心惊,不但不想着为国效力解决纷忧,反而一个个眼珠乱转脸色不定,分明又是想着携家带口逃走对吧?我在这里说一声,但凡此次逃走者,不但即可削为平民,而且以叛国罪论处,各诸侯国不得收留,要你如丧家之犬永无立身之处!”
这话如天雷滚滚,震撼的一众文武大臣脸色骤变,一个个缩着脑袋低头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再也不是之前争先恐后朝帝王谄媚的模样。
郑伯掘突叹息一声:“唉,当年先皇在时只喜欢一些擅长吹捧之人,如今看看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堪重用。真是徒呼奈何!天子,此事过后我建议重开人才之门,不管身份地位皆可以毛遂自荐,只要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
平王宜臼点头:“爱卿所言甚是,但是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犬戎之事。靠这些无能之辈真是没有办法……”
转头看向站在一边的千问,脸上露出无力的神色:“问儿,这次可能又要依仗你了。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危难吗?”
卫武公在旁道:“大不了燃起烽火,令各路诸侯前来勤王。”
千问摇头:“各路诸侯刚刚回去,匹马劳顿,再急匆匆跑过来恐怕来不及。更重要的是犬戎号称有十万大军,此事极为骇人。要各路诸侯拼尽自己所有兵力,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
沉吟片刻道:“有岐丰城一路的地图吗?”
“有!”旁边的太宰咺急忙应承道,“请千问娘娘跟微臣到里面去。”
平王宜臼随手遣散了唬作一团的文武大臣,只带着少量淡然不惧的大臣跟郑伯卫公等人一同进了后殿。
来到挂着的地图前,千问抬头微微沉吟。其他人站在她身后静静不语,这个时候则看出来千问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没有一个人敢于打破她的沉思,更是屏神凝气等待着她的结论。好像这万里大周江山其实是掌控在她的手中一般。
沉思片刻,千问突然俏眸一亮,回头笑道:“各位请看……”
玉手指着地图上某个地方,那里是三川交汇之地,更兼有群山环绕,少有平坦之处,乃是平时众人很少去顾及的地方。
千问笑道:“我观察了片刻,自岐丰城前往镐京,此处乃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开的必经之地。也是我们可以阻挡犬戎的唯一机会。”
郑伯掘突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露出喜色:“娘娘的意思是说……靠地势之便?”
“没错!”千问含笑点头,“此处峰峦叠嶂,犬戎一路骑马行来,是必须要下马牵着步行而过的,各种粮草辎重也一定会拖慢他们的行程。兵贵神速,假如我们能赶在他们之前来到此处,将三川之水挖开,在山水交合之地形成一面巨大的湖泊,这边会成为天然的屏障。任凭那犬戎如何厉害,也不敢丢下所有马匹与辎重孤身过来。天子不妨盛设兵于湖水另侧,只要他们敢于游过来,那边刀枪伺候好了。”
平王宜臼等人相顾大喜,想不到看似如此危急之事在千问手中竟如此轻易便能解决,立刻兴奋的大笑道:“我宜臼能得千问,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这真是上天的恩赐啊!”
兵贵神速,既然有了应对之策,平王立刻快速安排下去。此事由郑伯掘突全权负责,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城,星夜奔驰朝着三川交汇之处赶去了。
而京城中其他不明真相的王公大臣则依旧心惊胆战的龟缩在家里。既不敢逃走,也不对平王抱任何希望。即使是知道了郑伯掘突已经带着五万大军离开,也同样悲观的不去奢望活命。在他们眼里,五万对十万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第二卷:凤点头·镐京之乱 第一百四十二章 翻山越岭指镐京
对于这样的关键事件,要说单单只相信千问一个人的计策也是不可能的。除了按照千问的计策去做之外,卫武公还是派人去骊山将烽火点燃,相信距离较近的诸侯还是会及时赶来。最起码,就算是来的稍微晚一点,镐京城只要坚守壁防,总能拖延到诸侯勤王的那一刻,里外夹击之下,就算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也不用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