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拯上人失魂落魄的后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一块突起的石头上,竟然沉浸在伯阳先生的话里,一个人喃喃自语起来。
伯阳先生这才笑着对兄妹四人道:“好了,过来吧,用不着那么如临大敌。龙拯生性纯善,只不过向来不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是他的弊端,也会慢慢有所改正的。”
几人这才慢慢放松了戒备,重新走到了伯阳先生身边。
“妹妹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不能欺负你。”陟延亲自牵着千问的手,将她护在自己身边。
千问却微微迟疑了一下,越过哥哥的身影,看到了失魂落魄的龙拯上人,终于轻声道:“假如要我选,我自然会陪伴在亲人左右。富贵荣华于我如浮云,我并不在乎那些。”
龙拯上人闻言顿时精神一振,感激地投过来温和的目光,对千问点点头,站起来朝着后面走去了。
眼光扫过这一排简陋的茅屋,可以看得到后面也有着一排相同的屋子,想来就是龙拯的住处了。
千问不知道龙拯找自己是什么意思,但并没有按照申侯说的那样去跟着她学习。测算之术也不是她喜欢的领域,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违逆父上的意思,也是她第一次想要主动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许连她自己都想不到,这一次的变化对她来说有多么重要,甚至直到后期她的各种选择与纠结,都源自于今天这个看似平淡无奇而又意义深远的拒绝。
拒绝,对于一个习惯了诸侯帝王家的的女子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而又充满了荆棘。
“后面的百姓们,也可以跟我学习。只要回答问题让我满意。”伯阳先生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对普通百姓打开方便之门。
千问四人静静站在伯阳先生身后,听着他问一些貌似极为简单的问题,但伯阳先生却乐此不疲,极少有通不过的学生,不论男女,不论长幼,但凡通过,都是他的弟子。这样下来,大约两个时辰之后,终于外面没了人,加上犹犹豫豫又离开的一些人,总共有接近七十人留了下来。
“好,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我的记名弟子,我不需要你们日日在侧,只需每日来听我讲上几句话即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在未来成就一番建树。”
第一卷:凤栖梧·幽王之乱 第四十三章 弹指三年荏苒去
日子在指缝间荏苒而过,三年时间一晃即逝。
这三年的时间中,陟延、尚华因为申国的各种事务越来越多,申侯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前来学习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打折扣。
筠雅对伯阳先生说得很多道理渐渐不能理解,觉得这样的学问对她来说毫无用处,跟众多高官家的女眷在一起游赏玩耍也没什么增益之处,渐渐也就懈怠了。
其他百姓更是不堪,发现与生产衣食无关之后,早早的已经无人再来。
唯独千问始终每日来此学习不辍,带着各种问题跟柏杨先生讨论不休,时常错过了吃饭的时间。每当如此,千问便捋起袖子从菜园里摘些青菜,亲自到厨房做些饭菜出来。往往都让伯阳先生大呼美味,连隔壁的龙拯都会吸引过来,带着两葫芦水酒过来蹭些光沾。
时间长了,跟龙拯有些接触,千问也熟悉了他的性格。就像伯阳先生所说,此人生性急公好义,单纯持正,就是有些急躁。年纪已然不小却改不了这大半辈子养成的习惯。
起初千问不回府,申侯那边还会差人来问,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也就任由千问在此。
前几日龙拯外出了几天,恰好今天千问留下来吃饭,便拿了酒葫芦又凑了过来。吃饭中哀叹不已,牢骚道:“我看这世间早晚要变天,近来各处接连有水患,流民极多。申国不靠山不近水,反而是难得的安全之地,又有申侯勤于政务,相比其他地方,这里真算得上桃源圣地了。”
伯阳先生虽独居异地,也是心怀天下之人,闻言问道:“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龙拯叹道:“天运不可违,你我即使隐居在此,也还是照样脱不了风云变幻。我前去镐京一趟,确实听到了几个不好的消息。”
千问本在旁静声不语,闻言也禁不住轻轻一颤,想到关心的姑姑等人,亦抬起头看向了龙拯。
龙拯道:“我去时,到处听到百姓想念尹吉甫、召虎两位辅政老臣,非议如今的三公虢公、祭公和尹球三人的斑斑劣迹。说当初申侯在旁辅政之时,这三人还没有那般猖狂,自申侯离开,三人与幽王沆瀣一气,已经将整个镐京搞得乌烟瘴气,民生颇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