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要翻天:腹黑相公,来种田_作者:乔七七(318)

2018-02-08 乔七七

  童铁虎应声,隐去童六的部分,讲了几个细节。

  伴随着他的讲述,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密道跟前。

  第414章 账本和账册

  密道跟前大变样,开辟出了一大块空地,四周有士兵把守。

  杨旺凑上前来,“皇爷爷,要不要歇一歇喝口茶水?”

  “皇爷爷,歇一歇吧。”杨晔也开口。

  杨文霄嗯了一声,环视四周,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虽然山中清凉,但毕竟是夏季,来到密道跟前,周身出了一层细汗。

  侍女拎着茶壶过来,为他倒上茶水。

  “顾盛,你坐。”杨文霄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童铁虎忙摆手,道着不敢,等换来了杨文霄的瞪眼,立马小心翼翼的坐了。

  “你那赈灾的账本呢?”杨文霄问。

  童铁虎赶紧看向了跟乔小麦站到一块的童三郎。

  童三郎走上前来,把手中拎着的布兜打开,恭声道,“三千万两白银的每一笔花销以及宝藏的账册,全在这里了。”

  杨晔接过布兜,交给了杨文霄。

  账本虽然被保护的很好,但一眼便能看出有些年头了。

  杨文霄先将最上面的那本账本打开,入目的依旧是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他怔了怔,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

  暗自叹息一声,他定睛仔细瞧内容。

  最前面写着一条:大业元年,东南阳岭府发水灾,取五万两白银购买粮食,设粥棚救济灾民。

  大业,这是杨文霄做皇帝时的年号。

  大业元年,他做皇帝的第一年,阳岭府在东南大齐边境,那时候大齐初建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最后是他自己掏了私库救灾。

  想不到,那人在他当皇帝的第一年便暗暗的帮着他了。

  五十年,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他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

  现在却以这种方式让他重新忆起,措不及防。

  胸口有热流奔腾流淌,眼眶也发热,他握着账本的大手轻微的抖了几下。

  “小晔子,过来,你念一念。”杨文霄闭上了眼睛。

  杨晔忙接过账本,关切的瞧向杨文霄,“皇爷爷,您没事吧?”

  “没事,有些疲累。”

  杨晔见他脸色的确不像是有大碍,这才低头看向账本,瞧见这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他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写的还不如他第一次握笔时写的呢。

  清了清喉咙,他开始读了起来:

  大业元年东,江东府发生雪灾,取白银十万两买粮买御寒衣物,救济百姓。

  大业三年春,川渝府发生涝灾,数万顷良田被淹,颗粒无收,取白银三十万两,买粮救济灾民。

  大业三年春,河石府发生蝗灾,蝗虫所过之处,绿意全无,取白银四十万两,买粮买种,发放给灾民。

  大业三年秋……

  大业三年冬……

  杨晔越念越心惊。

  大业三年竟发生了这么多灾祸?

  只是这一年,童家就取了百万两白银赈灾。

  而且,赈灾的时候肯定要花费人力物力,这些全需要银子。

  最初童铁虎说出三千万白银时,他只当这是一个数字,但眼下望着这账本,那一个单薄的数字立马活了过来。

  这背后隐藏了多少百姓的疾苦和血泪?

  这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默默的付出?

  还有,接连发生这么多灾祸,当时他皇爷爷是如何撑下来的?

  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会借机发挥吧?

  那该是多么艰难的一段岁月?

  第415章 丢了宝藏,是大过

  杨晔收敛心神,继续念了下去。

  等厚厚的账本念完,他喉咙已经哑了。

  合上账本,立马有侍女奉上了冰凉甘甜的酸梅汤。

  这酸梅汤一直用冰镇着,这会儿喝正好。

  他没要杯子,就着精致的茶壶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酸梅汤下肚,带走了燥热,也带走了心烦。

  奶奶的,这明为账本,实际上是大齐的灾祸史,特么的读得心情沉重死了!

  杨文霄睁开了眼睛,他看向了众人,最后落在了杨旺身上,“旺儿,你来说说,这些年若是没有童家的默默赈灾,我和你父皇的皇位,会如何?”

  杨旺一噎,脑袋快速转了起来,当即道,“皇爷爷,您和父皇英明神武,童家所做之事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就是没有他们的赈灾,咱杨家的江山照样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