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杨晔又东拉四扯的说了许多废话,等把他送走,杨晔摊在椅子上更加有气无力了。
招呼这样的神经病,心累。
想了想,他还是又给小杨侍卫去了封信。
他这信走的是驿站,八百里加急,明天乔小麦便能收到。
乔小麦正在收拾衣物,要在府城住一个月,而后一个月后天气转凉,得多带点儿衣服。
还有铺盖,她不打算住客栈,她要租赁个小院子住,铺盖这是一定要带的。
至于锅碗瓢盆,这些到时候买新的,也费不了几个银子。乔长顺庄绿荷那种洗脸盆洗脚盆都要带的叮嘱,她严肃拒绝。
而且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她一走就是一个月,她不在的话,就无法用灵泉水煮红薯。
红薯干既然要卖出三百文一斤的高价,那质量必须得有保证,之前她忽略了这个问题,现在临行了,想起此事她赶紧做实验:拿一些红薯放到箅子上蒸,不水煮。
这样蒸出来的红薯不如水煮出来的好吃,毕竟水煮出来的红薯在灵泉水中泡过。
因此乔小麦特意叮嘱庄绿荷和乔长顺,在她和童三郎不在的时候,做的红薯干要么降低价格,要么干脆不做。
一听说要降低价格,乔长顺庄绿荷赶紧摆手,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做吧。
反正冬日漫漫,农闲时节反正无事可做,到时候慢慢做也不晚。
如今其他几百亩的秋收也挺忙,他们两个专心忙秋收就成。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出发的这天,乔小麦和童三郎两人坐上乔长顺赶的牛车,牛车之上放着一个木箱子,木箱子里装着两人的衣服铺盖和书本。
至于童家人,并没有人过来相送。
镇上有专门跑府城这条线的生意人,一趟五两银子,大概要走五天。
童三郎挑了一辆干净的马车,他把木箱子搬上马车,然后和乔长顺道别。
乔长顺一路上叮嘱的话已经说了无数,这会儿瞧见站在自己跟前的两人,只说了一句,“要安然归来啊。”
考不考得上已经不重要了,一个月后这两人平平安安的回来就成。
“爹,放心吧,我功夫好着呢。”童三郎安慰道。
乔长顺闻言笑了笑,挥手,“你们出发吧,天色不早了。”
这话音落,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还有小杨侍卫的喊声,“乔姑娘,童公子,等等!”
杨晔的信到了。
第726章 到达府城
连着两封,一封是问能不能一直保证农产品的品质。
另外一封是告诉乔小麦杨旺贼心不死,让她有个心理准备,指不定啥时候岑弘平又要搞事。
这两件事,一好一坏。
乔小麦又是喜又是烦。
她当即告诉小杨侍卫,品质绝对可以保证,请他转告杨晔,特供皇家她求之不得,承蒙太上皇厚爱巴拉巴拉好听话说了一堆。
她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杨晔在信上说得很清楚,如果真的确定了要特供皇室,那皇家会派一队侍卫来保护这片庄园。
有皇家侍卫做保镖,像是乔长安烧麦子这样的举动,今后绝对不会再有了。
而且也不用担心庄稼被盗,这里的老百姓即使有无赖,也不敢动皇家的东西。
所以说,到时候她会省心许多,只要按时浇灌灵泉水就成。
而且收获之后,供给皇家的那部分皇家也不是白要,而是按照市场价给银子。
这里所说的市场价是普通农作物的价格,比不上她现在定的天价。
不过,少虽少,聊胜于无嘛。
而且供给皇家剩余的那些,她绝对会卖出比现在更高的天价。
总之,这事儿她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这真的是一件大喜事!
不过,杨旺这就是个大烦恼了。
马车之上,乔小麦重重的拍了下童三郎的肩膀,“你可一定要考上举人呐!”
杨旺天高皇帝远,不能经常在白鹿镇晃悠,岑弘平如今只是一个县尉,童三郎若考上了举人,那岑弘平再搞事就得仔细掂量了。
“我尽力。”
童三郎能说什么,这种考试跟前,他事先不知道考题,能做的便是抓紧时间读书。
于是在接下来的路程中,他不顾马车颠簸,一直拿着书本在看。
乔小麦劝他,这样对眼睛不好,要是弄出个近视眼,那可就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