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多癖_作者:贺心渔(168)

2018-02-10 贺心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巫晓元叹了口气,道:“大小姐,你还是饶了我吧,我只是个跑腿的,不善长动脑子啊。”

  还说什么麻烦都能解决呢,吹什么大气。

  明月望着他,大眼睛里俱是无声的谴责,看得巫晓元几乎要落荒而逃,方才道:“我不是问你做买卖方面,正经的买卖咱也不占优势,你在江湖上经多见广,看有没有好捞的偏门,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只要不伤天害理,旁的也顾不得了。”

  巫晓元明白了,所谓偏门,又不伤天害理,大小姐这意思就是触犯律法了。

  邺州眼下都自立了,还遵什么王法。

  就是自立之前,金汤寨的好汉们也不知道律法为何物。

  他脑袋里闪过两个斗大的字:走私!特意压低了声音,跟明月建议道:“要不然咱贩私盐?”

  明月踌躇了一下,道:“不大合适,《邺州盐铁法》才刚颁布,制定它的人这会儿还在咱们山寨呢,刚承了他的情,总不好一点面子不给。”

  “那就只有冒些风险了,找中间人联系上彰白两州的海商,贯通经由邺州往北往西的商路……”

  “这个行,咱们现在不怕冒险,再说只是运点货,我就不信邺州境内谁会为了这么点事情跟咱们过不去。”明月双手一拍,拿定了主意。

  战乱一起,原本跨州做买卖的商队都停了,金汤寨今年少收了一大笔买路孝敬银子,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窘迫。

  “大小姐,这上下家不好找啊。”

  尤其彰白两州的海商,做着走私的营生,实际上是商匪掺杂,老实商人根本没法与之打交道。

  万事开头难嘛,明月道:“知道了,我来想办法。”

  她心里还真有两个人选。

  彰白两州那边可以请汪家人代为介绍,汪家的大半家业都在邺州,不怕他们不尽力,就不知汪宝泓还在不在尧镇了。

  至于另一边,现成的密州宋家。

  上回于泽去谈的合作,这次怕是得需要她亲自走一趟。

  明月承认她之前同两家人接触的时候颇有些目下无尘,尤其是对汪家,带搭不理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嘛,现实需要她折损几分面子,用心交好对方,为了山寨,她完全豁得出去。

  不过不能只她一个人受罪,她得给大伙都找点事情做。

  “巫大哥,过两天你随我走一趟密州吧。出发前我有意劝四叔把其它六处山寨全都关了,人都迁到主寨来。这样消耗会少很多,有查抄于家的财产,就差不多够撑上三四个月了。不知秦老先生和他两位弟子能不能在金汤寨多呆上一段时间,帮着清点财物,整理账目,一时用不上的东西么……”

  她犹豫了一下,就像秦老先生所说,如今的世道,做土匪是没有前途的,他们这些人早晚要走出大青岭,而后再不回来,所以分寨关了就关了,有些物资拆回来还能用,大部分就成了多余的,若不及时处理掉,用不多久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再说于泽家里搜出来的怕不止是金银。

  巫晓元问道:“怎么处置?”

  明月灵光一现,有了主意:“处理给费长雍吧,他不是主动要帮忙么?”

  巫晓元不禁无语,心道:“人家愿意帮忙,可没说收破烂啊。”

  明月却对自己的这些安排颇为满意,兴冲冲去找严英寿,商量关停分寨的事。

  她负责外出寻找商机,严四叔就负责看守山寨,顺便把寨丁们编成几队,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商队。

  娘亲江氏再带领一帮人学习记账,简直不能更完美。

  至于父亲会不会同意山寨如此转变,反正明月也不是头一回先斩后奏了,只要赶紧把第一笔生意做成了,叫他看到成效,照他那脾气,大约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所以密州之行明月打算偷偷地走,路过开州边境时,过她爹的军营而不入。

  两天之后,明月带着巫晓元和几个随从,出现在了尧镇汪家的产业外头。

  汪家在尧镇的商铺不大,但或许是因为此处离着金汤寨近,位置特殊,负责的是汪宝泓的一位堂叔,明月到不陌生,邺州大会期间打过好几次照面。

  汪宝泓不在,他这堂叔很是殷勤地把明月迎进去,对她所提要求满口答应,连声道:“大小姐放心,这点小事,我们一定办好。我立刻捎信给宝泓,叫他亲自跑一趟白州,那边有喻太太的兄长帮忙搭桥,保证找着可靠的商家,您就等他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