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眼见着就几个月了,不必理她,”贤妃一听她的事儿就烦,摆摆手,语气烦闷:“倒是承庭,先前那桩婚事没了,圣上也没说接下来怎么着……”
楚王得胜归来,太子又是一日日长大,两件事情叠加一起,贤妃不是不心慌的,只是这会儿,她除了亲儿子的婚事,什么都顾不上。
“圣上指不定已经定好了人选,只是还没同娘娘说呢,”那宫人有意奉承,专门捡好听的说:“先前为着前线战事,圣上不也忽略了大公主吗,可是一得空,就给定了封号,连寓意都是极好的。”
说起这个,贤妃心头又是一堵。
大公主出嫁,照例也该有册封。
她是长女,饶是庶出,也该给几分体面,贤妃并不是不能体谅。
只是圣上给的封号,却教她心中有些难堪。
怀淑公主。
贵德淑贤,这封号名头,刚好压了她这贤妃一头。
圣上许是无意,但贤妃听着,总不是那么自在,前几日见了梁昭仪和大公主,都没忍住嘴,不轻不重的刺了她们几句。
“等等等,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深吸一口气,贤妃将心中火气压下,勉强道:“承庭比二公主年长,倘若婚事落在她后头,指不定怎么被人议论。”
“不行,”站起身走了两圈,贤妃决然道:“往含元殿,我亲自求圣上去。”
那宫人嘴唇动了动,显然是想去劝的,但见贤妃目光坚定,不容违逆,也就自觉闭嘴,跟了上去。
宁海总管跟随圣上多年,最是明了他心性,也最知道他这会儿心绪如何。
昨夜,圣上因为楚王提起宋氏而大感气怒,这会儿可还没消呢。
没办法,上位者的火气可不是随便打杀几个奴婢,骂几句狠话就能了结的,怎么着也得有个上得了台面的人冒头,帮着顺顺气才成。
甘露殿里的皇后是圣上心尖子,小太子更是眼珠子,当然舍不得拿来撒气。
至于楚王那儿,该说的也都说了,昨夜离去时失魂落魄的样子,宁海总管看着,都觉得有些凄凉。
可巧,这会儿贤妃就撞上来了。
“娘娘还是回去吧,”虽说隐隐约约的站在了皇后那头儿,但宁海总管也还记得贤妃当初几分好,劝道:“圣上这会儿不见人,有事也改日再说。”
贤妃被儿子婚事折磨的茶饭不思,好容易鼓起勇气来了,哪里是这么容易打发的:“总管都没有去通传一声,怎么就急着赶本宫走?无论如何,总得试试才是。”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句话说的有些粗俗,但的确是宁海总管心里话。
抽了抽嘴角,他没再拖延,进内殿传禀去了。
圣上也没驳贤妃脸面,叫她进去了。
看一眼贤妃蓦然涌现出几分光彩的脸,宁海总管在心里摇摇头。
接下来的事情,可不会这样顺利了。
锦书带着承安和承熙兄弟俩,一道往梁昭仪那儿走了一趟,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回甘露殿去,人还没挨到椅子,就听见含元殿传来的消息了。
圣上为赵王承庭赐婚,重新定了正妃。
人选倒也不陌生,便是锦书,也见过几回。
萧淑燕。
第94章 君心
怎么会是她?
别说是贤妃, 便是锦书,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时, 也给惊住了。
萧淑燕纵使有万般好,也架不住出身摆着, 一个庶字, 平白就会叫人议论。
虽说萧鉴的官位在那儿, 萧家家世也强盛, 但说出去, 总归是不好听的。
更不必说,贤妃与赵王同萧家的关系已经足够紧密, 再将可以用来拉拢强盛妻族的正妃之位许给萧家,委实是有些浪费了。
赵王妃是萧家的庶出姑娘, 那赵王将来的侧妃,门第只怕也高不了。
——都是名门勋贵出身的姑娘, 叫昔日的婷华郡主压一头也就算了,毕竟人家是静仪长公主的嫡女,圣上的嫡亲外甥女,可萧淑燕算是哪根葱, 也配叫她们口称主母?
锦书想到这一节, 禁不住幸灾乐祸的笑了。
贤妃不是很喜欢那个侄女吗?
这会儿倒是好, 叫侄女做了儿媳妇, 看她还喜不喜欢的起来。
恐怕, 直接傻眼了吧。
不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她低头去瞧了瞧一侧的承熙, 伸手挠他下巴:“等你长大了,还不知会娶个什么媳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