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及良时_作者:初云之初(337)

2018-02-09 初云之初

  她这样推拒体贴,反倒叫郑氏愈发心疼,念及她逝父之痛,更是道:“你义父是粗人,还不知是如何同楚王殿下讲的,义母也不是叫皇后娘娘逼着楚王殿下娶亲,只是问明他心意,叫你们不至于错过罢了,你不许再摇头。”

  阮玉澄一双美目落下泪来,愈发楚楚:“义母大恩,我竟不知如何以报……”

  说做就做,郑氏将阮玉澄安顿好,便往宫里递了牌子,收到回信后,便按品大妆,往甘露殿去,同皇后说了这事儿。

  “倒不是我推诿,”锦书委实不想掺和这事,更不必说五年前她就操持过,都被承安言辞拒绝:“楚王并非我所出,年岁相差又不大,我去说这些,实在不合适。”

  郑氏也知道这事儿为难人,可到底要试一试才成,求了许久,始终不肯离去。

  锦书被她磨的没办法,只答应将她话原封不动的递给承安,问他意思,其余却不再管。

  郑氏连连诚谢,再三致意,方才离去。

  她走的是痛快,却给锦书留了麻烦,对着窗外斜阳,出神良久。

  五年前,那个少年跪在她面前,那样情真意切的、说他真的喜欢自己。

  那时候,他说的那句话,锦书是信的。

  她相信那一刻,面前少年的的确确心慕自己,也愿意相信她的情意。

  可是,这样的情意,真能天长地久吗?

  她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

  然而在五年之后,他们再次相见,他目光里却仍旧是旧时温度,不减分毫。

  由不得她不信。

  终究是阴差阳错,世事难料。

  第121章 行宫

  锦书与承安之前, 终究有许多牵扯, 加之她此前也问过他两次姻缘,皆遭拒绝,此刻更不愿插手,叫人将郑氏的话原封不动的带过去,算是全了归德大将军府上情面, 至于承安如何抉择, 便与她无关。

  承安显然也明白这一层, 并没有如同前两次那般贸然闯到她面前去,听罢只是一笑, 叫人送信过去。

  娘娘好意心领, 只是我心有所属,于阮氏无意。

  锦书目光转瞬幽深, 随即摇头, 叫人将这话带到归德大将军府上,便不再去管。

  这几日前朝事多, 圣上午间便留在含元殿用膳,承熙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 今日去陪陪父皇,明日就守着母后, 却也没个规律。

  日头升的老高, 无半分风,窗外梧桐树叶一动不动,叶影径直向北。

  “都这会儿了也没消息, 八成不回来了,”锦书瞟了一眼,手中团扇一停:“不管他,传膳吧。”

  “嗳,”红叶笑道:“太子殿下八成是留在圣上那儿了,玩儿的忘了时辰,竟也没同娘娘说一声。”

  “他呀,成天像只野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锦书有些无奈。

  “好啊,母后偷偷说我坏话,被我捉住了吧?”承熙声音隔着窗传过来,气势汹汹:“哼,我告诉父皇去!”

  “我要说你坏话,还用得着偷偷的?”锦书打一下扇,慵懒道:“你这野猴子便是听到,又能怎么着?”

  “我是母后生的,要是野猴子,母后是什么?”承熙推门进来,反驳一句,又转头问身后人:“楚王兄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人含笑瞧他一眼,转身向锦书施礼,却没说话。

  “好啊,”承熙于是嘟着嘴道:“楚王兄也不帮我。”

  竟是承安。

  锦书瞧见他跟着承熙过来,额头微汗,目光却柔,唇边笑意便有些微妙,顿了顿,方才自若道:“好了,再淘气,就该被人笑话了。”

  承熙吐了吐舌头,往一边儿去净手,随即就跑到母后身边去,贴着她坐下。

  “远一点,”锦书拿团扇拨开他:“浑身发烫,还好意思靠过来。”

  “怎么嫌弃我?不理母后了,我要挨着楚王兄坐。”承熙气哼哼的,拖着椅子,往承安那边去,笑起来时牙齿雪白,明朗极了:“楚王兄,好不好?”

  承安本是想同他分开,坐在锦书两侧,哪知屁股还没坐热,承熙就被赶走,一颗脑袋凑到自己和锦书之间来,硬生生将自己挤得离她更远,面色不觉闪过一丝窘迫。

  默默地磨了磨牙,他往边上挪了挪:“怎么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