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轼不解,到佛祖身前道:‘皆说西方乃极乐世界,为何不能有七情六欲,你们皆说勘破红尘,又有几人真正明白其中真意。’
佛祖面带悲悯:‘处在其中,自是勘不破。不如此般,让尔等经历悲苦,知情事总有变故,知其会消磨,知其不能永在,你便可体会不过是一时执念。放下了,便可参悟,四大皆空,红尘虚幻。’
笙轼自然不信,便道:‘我却不信,你可听过,情不知其所止,一往而情深,我们便是此般。’
然,佛祖依旧悲悯:‘若是让你们轮回十世,每世皆在佛塔寺前相遇一次,你们皆能同生共死,就许了你们的姻缘吧。’
于是,第一世,笙轼是寺中小沙弥,佛塔寺衰败,他下山化缘,再遇幼时和他在佛塔寺有一面之缘的芙荼,芙荼家虽贫苦,却将笙轼收养了,他便还了俗。笙轼涉世未深,却极喜欢天真无邪的芙荼,芙荼一家极贫困,芙荼的娘生病,芙荼向有钱的老爷借了钱还不上,那老爷便强人所难要娶芙荼做妾抵债。一家人自是不肯,那老爷便来抢人,芙荼的双亲被活活气死,而笙轼也被人打死了,芙荼在新婚之夜上吊死了。
这第二世,芙荼是远嫁和亲的胆怯公主,笙轼是大将军,两人佛塔寺一见倾心,皇上却顾忌笙轼的滔天权势,不肯让公主嫁他。笙轼怒极,带人抢亲,皇上乘机污蔑笙轼意图破坏两国关系想要谋反,将逃亡的两人射死。
正文 第七十七章 老者点悟楚清韵
第三世,笙轼是一国之君,去民间体味疾苦时宿在佛塔寺,遇见倾城美人芙荼,纳之为妃。正值朝廷出了叛贼,各方势力追杀笙轼,芙荼拼死相护,却终改不了笙轼流亡被杀的结局。
第四世,笙轼是一名杀手,芙荼是别国奸细,两人在佛塔寺共诛一人时相互暴露。自此互不相容,只心中互有情愫,厮杀怎么可能结束。当双方得知对方将要被杀时,又拼死相护,终究逃不过围剿,双双死去。
第五世……
第六世……
第七世……
第八世……
芙荼淡笑,心中轻轻道:无论多少世,我们都不会忘记对方。轮回越久,记得越深,那是刻在心上的痕迹,无法磨灭。笙轼看见前世时,却想起寺中森严宝相的悲悯,‘你可怜我看不透这嗔痴执念,我才要笑你四大皆空无趣至极,有一个人陪伴着度过这万万年,才不至于寂寞难耐。大道法则什么的,全凭个人喜好,俗人也好,圣人也罢,及时行乐方是正理,而这世上,除了她,没人能使我快意逍遥。’
那些仙神自是体味不到:九世轮回,虽世世凄苦,可心中却知道,终有一日,我们会相遇的。那万年间的寂寞寥落,入骨相思才叫人心碎。至于,咫尺天涯,更是庸人自扰,若是爱一个人,便是,无论何时何地,你看见她,你就知道,你等她很久了,十世,或是更久了……”
老者语罢,表情是淡淡的微笑,看着众人频频抹泪,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芙荼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这一世,他们的结局是,容颜迟暮共赴白头……谁低头,泪湿了衣袖。”
楚清韵轻轻地笑了,她就知道应该是这个结局,转头看着那老者,那老者眸中湿润,颊边却是带笑的。
一会儿,那老者拱手褪去,众人静默看他离去,一个素衣女子走出,手中抱着琵琶淡笑,调琴缓然坐下,开口唱了一曲折子戏,声音哀切凄清,婉转动听,令人闻之忍不住落泪,今日楚清韵却是接着这曲大哭了一通,大家都在哭,所以楚清韵借机哭出自己的委屈也无人知晓了。
后来楚清韵和那老者一同走出那茶肆,故事完结大家一点都没急着离去,所有人都在回味,男女老少大大小小都是眼眶微红,楚清韵此刻对那老者的本事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此言不虚。
那老者说起自己从前的妻子,那妻子是他的糟糠之妻,自己是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为了上京赶考妻子苦心孤诣,最终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她却只成了一座孤冢。老人所到此,几乎哽咽不能言,楚清韵恍然醒悟,无论人年纪多大,都是拥有爱的权利的,他们的爱深沉似海,自己玷污不得。
那老者静默片刻,只用了一句“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生死两茫茫”来诉说自己的悲凉沧桑,楚清韵听到只觉得遍体生寒,她忍不住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