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娘子_作者:语伴(193)

2018-02-07 语伴

  下面的将领一个个争着要去,但要去的心真一半假一半。

  皇太孙要是没事立马变成陛下身边的大红人,要是皇太孙没整个带出去的军队由上到下都脑袋搬家。

  将领们争论不休,朱棣听着心烦,将一茶杯扔出去。场面顿时安静,一个个低头听吩咐。

  “杨荣你说该谁去?”

  杨荣对上那些用渴求目光看着他的杀才,思考片刻对陛下说:“刘涛可去。”

  抗议,抗议。下面的人很抗议。

  “为什么?”朱棣也疑惑。

  让刘涛帮忙粮草运输已经是一件破例的事,但要他去救皇太孙没想过。

  杨荣转身面对陛下,“原因有三,一他近,快马一刻可传消息;二人精,刘涛带出去的虽然都是残兵老勇,但都是千机营出去的人而且从未进入战场,相对于战场上的士兵他们精气神更好;三敢拼,他们不是兵籍,这是一个机会,让他们获得财富荣耀的机会,必定会竭尽全力救回皇太孙。”

  杨荣分析不仅说服了陛下也说服了那些将领。

  刘涛得到消息,真的是天大的喜,刘涛带来的人一人两匹马向目的点去。即使没有两匹马他们也大别的地方去抢过来。

  用一种非常嚣张的气势强抢,不给是吧,打。

  朱瞻基从小就受到祖父的厚爱,对祖父也很信仰,从小就有人在他耳边说祖父的功绩。朱棣的传奇,从小跟随朱元璋上战场,胜仗不断,善于躲闪,能砍敌人不伤自己。

  朱瞻基这小孩也想走祖父的传奇之路,一时头热跟李谦逞英雄去了。

  等真正发现身陷困局时,失去了平时的冷静,虽然被侍卫紧紧保护着,但还是吓胆。狼狈的跟着侍卫左突右突都未能突围。

  瓦刺军也是有些脑子的,被保护人最多的就是最有价值。所以都往那边跑去。

  人人都看着前面忘记还有后面,见敌人突破防线,就要到跟前。朱瞻基紧紧拿着剑,就要将架在脖子上。

  一个后退不及掉落在地上,一侍卫强着太孙的臂膀扯起来,一手挡着外来的弯刀。

  被一圈瓦刺军围住,身边只有李谦和受伤的侍卫,朱瞻基心如死灰。

  “喔!喔……喔!”

  一阵强有力的呼喊声从身后传来,带有大明的口音,朱瞻基大喜回头,入眼是一骑当先刘涛。

  是那么的英勇,是那么的认真,是那么的让人澎湃。朱瞻基的认为就整个世界就只有他和那骑马的人。

  山口的瓦刺军被明军援军冲散,骑马的人到太孙面前,朱瞻基一直看着对方,将视线放到来人的眼睛里。

  朱瞻基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但在刘涛伸出手的一瞬间他就将手递过去。

  刘涛拉太孙上马,对于宦官李谦一眼也不看,李谦知道罪大,毫不犹豫的用手里的刀抹脖子。

  刘涛带着太孙一路杀过去,左砍右杀,不停的调转马头换方向往人多的方向去。

  离开战场好多年的刘涛再次找到熟悉感,不杀个淋漓尽致不痛快。

  这个战场在高处的士兵都能看到下面在一堆堆人群里走动的汗马,带着一个人从容战斗,整个世界为他转动。为一个披战甲,勇猛挥刀的男人转动。

  朱瞻基到战场就是为了追随说书人说祖父刺杀的感觉,刘涛的表现正合他意,太孙眼睛一直跟着刘涛的剑。

  随着血溅人掉,朱瞻基失去了恐惧被沸腾的血液燃烧,一身热血满脑子兴奋。

  情不自禁的挥刀,即使没有砍中也能让他兴奋。一手紧紧抱住刘涛,一边随着军伍呐喊。直到身边的人都是刘涛的人。

  正文 一百零四、从不后悔

  一百零四、从不后悔

  出了战场一处隐秘地,需要停下来稳固一下太孙的情况,以免出突发状况被陛下责罚。

  朱瞻基下马,有些站不住,但脸上的笑容从未有消失。

  刘涛的部下表面很严肃,但内里很开心没想到还有一天能立功,或许还会见到陛下。

  朱瞻基下马后昂首挺胸背对着众人,面对浅浅的河水弯,水滩很大,水光粼粼,有另一幅色彩。朱瞻基努力吸气呼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过了许久才出声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个营的?几转功?”

  常战之师的朱棣统帅下有几支高素质的部队,分别是三千营、神机营、五军营,刘涛以前就是三千营的人,属于陛下最信任最强悍的骑兵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