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不必麻烦。”慕容枫拉住苏泓的衣角摇摇头:“皇上已经对我们宽容到此,况且你已经帮我这么多,实在不用为了此事而惹皇上不快。”
苏泓摇摇头:“此事说来也是为了我,你若在路上颠簸,落下病根,我这一生总是不安的。”
说着,他就起身,然后朝着长乐宫匆匆走去。
慕容枫看着苏泓离去,她便慢慢的坐起了身子,然后看着苏泓离去的背影,那个身影飘然若仙,不惹凡尘。
慕容枫不由得微微闭上眼睛。
二哥,今日利用你,我也是迫不得已的,这个世上我最不想骗的人,就是你。
长乐宫。
长乐宫分辰文殿、福宁殿和承乾殿三点,辰文殿是文武百官上朝时的宫殿,福宁殿是皇上批阅奏章和接待大臣之处,至于承乾殿则是皇上批阅美女和接待妃嫔之处。
如今已是朝后,皇上正在福宁殿批阅奏折,忽然听到苏泓请求面圣,皇上便点头应允。
苏泓得到应允,便整理了一下朝服,然后朝着福宁殿走去。
福宁殿有一张龙椅,龙椅前是一副书案,书案上的奏折堆得一摞一摞,如小山一般,正前方的牌匾上写着“勤政清廉”四个字,身后便是一副巨大的金质屏风,屏风上画着花鸟山水,两旁各有两幅书法两幅画,正前方的玉阶下,有两个雕栏狮子,雕刻的栩栩如生,两个狮子的中间,便是一个铜质麒麟纹三足香炉,香炉中青烟袅袅,香气缭绕。
苏泓走进大殿,看到皇上正在伏案批改奏折,他便走到阶下,跪下磕头请安:“给父皇请安,恭祝父皇长乐无极。”
皇上听得声音便放下奏折,他抬起眼皮看了苏泓一眼,便笑笑说:“子怀,你来了,正巧朕有事要和你商量。”
“父皇,儿臣也有事……”
“有事稍后再说。”皇上打断了苏泓的话,他抬手让苏泓起身,然后叹了口气,颇有些烦恼的说:“自先帝驾崩后,各地藩王都不大安分,纷纷请求入宫祭拜先帝,朕知道,这些藩王看到朕登基了,心里都不太高兴,想着进京和朕理论。朕便发了诏命,让藩王皆不得进京,违令者斩。可今日,襄王不听诏令,已经到宫外了,现在给朕写信请求进宫。”
苏泓怔了怔,襄王苏柱是皇上和先帝的第九个弟弟,平日里好武好斗,力大无穷,曾以一己之力撼动百斤巨石,昭睿帝时的六王夺位,他和晋王是“六王之乱”中唯一活下来的两个王爷。不过他们最终都被贬出京城。
如今晋王登基,怕是襄王也坐不住了。
他也想效仿苏梏,夺位登基,自立为帝。
苏泓想了一下,然后慢慢的说:“父皇刚刚不是说,已经发布诏令了吗?违令者斩,如今襄王回京,已经违抗圣命,父皇可依律制裁。”
皇上没有说话,只是思索了片刻,然后才幽幽的说:“他还带了三十万兵马。”
苏泓听着皇上所说,不禁惊了惊。
三十万兵马,皇上占据京城也不过就带了三十万兵马,如今襄王带着兵马浩汤进京,那自然没那么简单,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京城马上就有一场恶战,皇上刚刚登基,军心未稳,民心未安,若是这个时候和襄王交战,只怕胜负如何,真是不好说。
如今只能别让这场恶战挑起,否则就麻烦了,不管皇上胜或负,对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子怀,你心中是如何想的,不妨说给朕听听。”
“儿臣以为,襄王不可进宫,他既然带兵回京,那他的心思必然不止在祭奠先皇那么简单,他心中惦念的恐怕是父皇榻下的龙椅,既然如此,放他进宫无异于引狼入室。可若是不让他进宫,他必定要在宫外大肆宣扬父皇的……的不好,若是传的天下皆知,那倒不如直接和他一战。唯今之计,当让襄王进宫,但只让他独自进宫,兵马后撤,不准带入城中。”
“他会听朕的?”
“父皇如今忌惮他,可他更加惧怕父皇,毕竟他只有兵马,没有名声,更没有民心,如今他有的父皇都有,可父皇有的他却没有,名不正言不顺,他应当懂得。”
皇上拿着奏折,在桌上轻轻敲了敲,然后才慢慢的说:“可倘若他不肯放弃兵马,那朕又该如何?”
“死守皇宫,攻打襄王。如今只有这个法子,他襄王未必敢打,也未必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