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便也无事了。每次去太后宫里问安,太后待我,便都与其他嫔妃无异。素日里,太后常做的便是打座诵经,除了偶尔召睿王入宫陪侍训话,便再不问世事。其余的,便看不出来了。”
商娇便在心里冷笑一声。
不问世事?若她不曾从李嬷嬷那里偷听得那段宫廷秘辛,只怕还当真要信了胡沁华的话。
太后,一个为了保全自己,保全家族,就连亲子都能下手加害的女人,怎么可能与世无争,不问世事?
而如今,她一心想要睿王登基,怎能放任皇帝得子?
犹记得,从柔然回来的王驾中,商娇曾亲口询问过睿王,王府中侍妾皆至今未孕,是否是睿王所为,以此保全皇帝。
而睿王,给了她肯定的答案。
那便说明,睿王对于太后想借无后为由,发动废帝计划的事,至少是知情者。
更有甚者,恐怕连皇上也是知道太后心思的。否则为何最亲近太后的高氏好巧不巧,刚好在议后之时,突发急症,几欲身亡?又为何在皇后死后,皇上不册高氏为后?
那……如果整个后宫的嫔妃都知道太后真正的心思呢?
于是整个后宫的妃嫔,一为着保全自己性命,皆恐怀上龙裔,二为着讨好这位太后与她身后的外戚世家、睿王……皆不敢轻言怀孕。
不怀孕,便不会有机会诞下皇嗣,不会被立储,生母便不会被杀;更不会得罪尊贵的太后,掌理后宫的高淑妃,权倾朝野的睿王!
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若来日睿王登基,高氏一门便可在这场博奕中,得到最大的利益。至于淑妃高氏,即便无所出,只要有太后在,留她在身边随侍,继续享尽荣华富贵并非难事。
而其余的嫔妃,大不了便是被安谴出宫,剃度为尼。但自身性命无虞,母家得以保全……
而这大概,便是魏宫女子最期望的结果了罢?
想到这里,商娇望向胡沁华的眼里便了一丝担忧。
若当真如此,那胡沁华的出现,只怕是她们意料之外的变数。
采选之时,她语出惊人,令皇帝动容,从而不管不顾地,将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于是,一个以太后为首的后宫的默契与生态平衡便被打破了。
而胡沁华的迅速有孕,更是令大魏朝野上下广为流传的“寡人有疾”的流言不攻自破。
于是,太后的阴谋,于无形中便被胡沁华给毁了。
而那些紧抱太后大腿的后宫嫔妃们,她们想借此保全性命与家族的计划,也破灭了。
——是了,也唯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何胡沁华这次怀孕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大魏后宫女人特有的“优待”,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人含恨。
“这么说,我的怀孕,还当真触到了她们的痛处?”听完商娇的一番分析,胡沁华再联想到这几个月来整个后宫对她的态度,终于恍然大悟。
大悟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后怕。
“那妹妹,我现在该如何自保是好?”胡沁华紧紧捂住自己已微微隆起的肚子,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她的孩子。
是的,这一刻,她只是个母亲,一个单纯的想保护好自己骨血的母亲。
商娇沉吟片刻,道:“姐姐莫怕。你既有了孩子,那我们便都设法保全他。幸而现在睿王并不赞成太后的作派,与皇上也是手足情深,有些事太后也无可奈何。”
说罢,商娇想了想,又道:“近日睿王上呈请求废律的奏折,朝廷争执良久却还未有定论。这件事民间早有传言。睿王此举其实只是想根除这道律例所带来的遗祸,振兴大魏皇室。想来皇上也是赞成的。但碍于太后与舒家反对,一时左右为难,是吗?”
胡沁华连连点头应是。
“那便再给皇上添一把火!”商娇一把握住胡沁华的手,坚定地道:“而这把火,便是你,姐姐!”
“我?”
商娇重重点头,“不错。姐姐,你只需抓住此次参佛的时机,回宫之时,向皇上这样说……”商娇凑到胡沁华耳边,轻声教授机宜。
胡沁华听完,大为震惊,“妹妹这招,当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啊!”
商娇点点头,笑道:“对!便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姐姐置自己于死地,但若皇上当真怜你惜你,那便是你的生机!届时,这道该死的国律一废,后宫妃嫔再无所惧畏,为保荣华富贵,家族地位,多半便会将心思放在如何争宠,如何早日怀孕之上……太后便再拿捏不住后宫妃嫔。你的孩子便不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只要你素日低调行事,万事留意,自然也可保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