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娇_作者:谢知伲(769)

2018-02-02 谢知伲

  人口增多,生产力反倒下滑,国库连年吃紧,太后却在此时不仅不知收敛,反倒不顾群臣反对,下旨敕造通天巨佛,这如何不令朝臣众怒?

  而被其所忽视的皇帝,又如何能不震怒?

  于是,这对母子间,便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

  那是初夏的一日晌午,年轻的胡太后陪着皇帝在自己的寝宫里小憩。眼见着皇帝睡得熟了,胡太后遂挥退了宫人,坐在案前,拿起朱批御笔,开始批阅各地官员呈上的奏报,并逐一加盖上皇帝玉玺。

  也是合该出事,那日虽是初夏时节,却天气闷热,皇帝睡得满头大汗,突然惊坐而起,抬眼便看见自己母后坐在案几之后,正执着御笔批阅奏报,还以自己的玉玺加盖在奏折上的一幕。

  原本,这一幕对小皇帝而言,本已应该司空见惯。可那日也不知为何,年轻的小皇帝却突然火冒三丈。

  他蹭的一下跳下太后的御榻,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便将太后手中的御笔狠狠抽走,并将玉玺一并抱入怀中。

  然后,他退开几步,狠狠地瞪着满脸惊愕的胡太后,昂头怒斥道:“军国大事,应由朕亲决。母后一介女流,自当母仪天下,成为天下女子之表率。如何能越俎代庖,替朕决之?”

  说罢,皇帝怀抱玉玺与御笔,扬长而去。

  而胡太后则面无表情,冷冷地令内侍闭了宫门,在自己漆黑空荡的寝宫之中独坐了一夜。

  第二日,胡太后照常令人替自己梳洗打扮,临朝垂帘。

  也依然执着朱批御笔,批阅奏章。

  只一点有所改变的是,胡太后批阅完后,会将奏章派人送呈皇帝,再由皇帝亲自加盖玉玺。

  除此之外,太后再不像从前一般,亲自过问皇帝饮食起居,照顾殷切;皇帝也除去每日必要的请安问侯,再不到太后宫中。

  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皇帝与太后不睦之事,也传遍了整个前朝后宫。

  而此次尔朱禹上谏的奏章,说来也巧,胡太后在批阅之时,明明不曾看到,却在内侍送呈皇帝加盖玉玺之时,偏巧不巧地落在了皇帝的手里。

  时值正为太后对宋国再次妥协,委曲求全而心生愤懑的皇帝,读了尔朱禹一番慷慨激昂的痛斥太后勾结外国使臣,丧权辱国,苟且偷安的行径之后,不仅不恼,反倒如获至宝,读完一遍又一遍,引为知己,亲近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自以为找到了知己的元宸皇帝,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大事。

  他连夜亲拟了一道圣旨,第二日早朝之时,在未经胡太后的请准之下,令宣旨太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了这份圣旨。

  胡太后措手不及。奈何皇上毕竟是天子,圣旨已下,她再想挽回,亦无计可施。

  事后,胡太后大怒,下令追查到奏章一事,却道是宫里一位搬运奏章的小内侍一时粗心,不小心将奏折拂落于太后案下的坐垫之下。第二日才经由皇上宫里派来搬运奏章的内侍发现,以为是太后无意遗下的,便一并带到了皇帝的宫中。

  此事查来查去,最后便以太后宫中的小太监被杖杀,作为终结。

  至于那道奏章及里面的内容,太后不曾过问,皇上也自不提及,遂再无人知晓那份奏章最后的去处。

  只那道下令擢升尔朱禹为二品骠骑将军的圣旨,就这般突如其来的,到了尔朱禹的手中。

  尔朱禹接旨的第二日,便安排尔朱同替自己临时戍卫南秦州,自己则与属下亲兵整肃行装,进京面圣谢恩去了。

  卷九 御风踏,弑血歃,伴君覆手倾天下 402、天意

  第402章 、天意

  尔朱禹这一上京,便足足去了近四个月。

  其间,商娇也曾偶然听尔朱同提及,尔朱禹自天都城中辗转传来的消息,在得知小皇帝与尔朱禹之间感情甚笃之时,心里不由一叹。

  所谓造化弄人,大抵如此罢。

  历朝历代以来,百官上奏的奏折,最终是会经由郎中令点数与记录在档的,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与失踪。

  所以,安思予与她能做的,就是让尔朱禹这封奏折,在经由郎官上呈内侍,再从内侍搬运至太后书案上的一段小小的时间内,“暂时”的消失了一下。

  然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到元宸皇帝的手中……

  可纵然如此,安思予与商娇当时这样做的初衷,也不过是想借皇帝的手,阻拦胡太后追查奏折内容,或是保下尔朱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