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谣言!天命!
究竟该不该信?
作者有话要说:
看文愉快!!!
第66章 时疫
对付时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能把身染时疫的人都带至一个地方居住,与正常的人隔离开来。再到处清理干净,焚烧艾蒿,驱除湿气和病气;朝廷为每家每户分发配制出来的药方,虽说拿之前治疗南郡时的药方来使用,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因为两次时疫出现的病症不太相同,但为了求个心理安慰也好,为了求那显微的效果也罢,朝廷也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太医院的精英们正在努力配制新的药方,而李神医此时也正在赶往东郡的路上。
祁帝下令各级各地府衙共同抗疫,下令皇亲贵族和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东郡的灾民。朝廷还组织民间大夫去往东郡为老百姓义诊,药费由朝廷支出。
出入各城门时,其乘车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各地都仿照东郡的方法,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防止时疫。地方府衙还遵祁帝的命令,把预防时疫的基本知识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
各地的老百姓们也纷纷踊跃参与到朝廷组织的抗疫活动中,有些捐赠银两,有些捐赠布匹棉絮,有些捐赠吃食,虽然量小,远远不及皇亲贵族和朝中大臣们捐赠的多,但每家每户都捐点,也是足以令人谓叹的。
而现今,东郡的当务之急则是加紧时间处理隔离所里的尸体,这是急中之急。
原本朝廷想出的计划是焚烧,一干二净,即可消毒又不至于太费时费力。朝廷是这么想,可东郡的百姓却不答应。
老百姓的思想传统,讲究人死后入土方能为安。可现在朝廷却想一把火把众多尸体一起烧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连骨灰都分不清了,还怎么入各家的祖坟?
是以,老百姓们坚决不答应,连日来巡抚府外聚集着上千的百姓,纷纷下跪求情或是示威□□。
在巡抚府中暂住的燕昊黎、燕锦诺和一干大臣们苦不堪言。
双方僵持了几日后,燕昊黎和燕昊辰决定调集众多将士前往郊外寻地挖坑,把尸体下葬,不再火焚。
此事才被压了下去。
燕昊轩带领的朝廷运送药材的队伍已经到达了东郡。
三郡的世子也都赶到了东郡。
但最有效的药方仍旧没有研制出来。
时疫还在蔓延,东郡已有八千人死于非命,还有许多未计数的患者,东陵王朝亦已有五千人丧命。
正在众人扶额叹息、心灰意冷之际,李神医终于赶到了东郡。
众人皆把希望都寄托在李神医的身上。
李神医查看了病症后,回去立即与太医们商议,采用东陵王朝太医的提议,再糅合一些民间大夫的方子,最终李神医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花了几日的时间研制出一味全新的药方。
但用来与一些人试用之后效果不佳,甚至还不比之前的药方有用。
众人的眼神又黯淡了下去。
后来想到,既然此次的时疫与之前南郡的时疫有一些相似之处,便决定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增添几味新的药材,发现效果不好之后,便又换为另几味药材,或是减少一些原来的药材。
如此反反复复的琢磨和试验。
终于,在大半个月后研制出一种清瘟败毒散。
此药方可以很好的预防时疫,而且还能救治一些初染时疫的患者,可以大大的减少死亡率。
李神医立即配制出大量的清瘟败毒散,朝廷则把此良药分发到每家每户的手上,再与之前的防疫措施双管齐下。
众人心里都不觉松了一口气。
到三月下旬,这场历时了差不多四个月,夺走锦绣王朝东郡三万余人、东陵王朝两万余人的时疫终于被压制了下去。
在东郡和东陵王朝边境之处,用来充当隔离所的成百上千的房屋全部拆掉焚毁、重建,东郡经历了此劫之后可谓是百废待兴。
治疗时疫的配方是不允许流传在民间的,也怕被有心人利用,这算是朝廷的东西。李神医便把它上交给了朝廷。
祁帝下令燕昊辰坐镇东郡监督各种重建事宜,燕昊黎和燕昊轩返回京城协助祁帝办事,顺便照顾家中的妻子,或许是考虑到楚凌瑛已经是七个多月的身子了,而林梓涵也有四个多月的身孕了,这可是下一代的皇子皇孙,自然也是马虎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