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泽阳啊了一声,左手抱了两袋粮,右手扛了两袋粮,因为太重,走的也就没有沧麒快。
沧麒还没走到洞口就被一阵浓烟呛回来了,转了两圈居然发现一岔路口,又走了三五里地发现一个洞口。这时百里泽阳也跟了过来,累的气喘吁吁。
“不行,太沉了。咱们的马呢?”
“马?咱们在哪都不知道呢。”沧麒叹了口气,帮百里泽阳扛起粮食,回想在甬道里走的方向,两人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回巴邑,索性马没跑,还认得路,两人折腾到天黑才回到营寨。
开门的看到两人一人抱两袋粮食眼睛都红了,大喊道:“他们回来了,有粮食,有粮食。”
呼啦一下子从营寨里窜出好多人,见到粮食恨不得哭两嗓子。
“你们从哪弄的粮食?快点我们快去多拿点,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分,我媳妇生了孩子奶都下不来了,再不吃东西得一尸两命。”
众人摩拳擦掌,都想跟他们俩去搬粮食。
卓玛笑道:“行啊,真有粮。”
沧麒表情严肃道:“有粮,只怕你也拿不到了。”
第九十四章 兵分三路
“此话怎讲?”卓玛皱眉道:“我们说的拿粮,可不是就这四袋粮,起码也得让我军上下月余吧。”
在外面终归不是说话的地方,几人来到卓玛的营帐,中间摆上沙盘,沧麒在巴邑两边点了几个点,又在东边画了个圈。
“我们走了大约是三五里地,看着是不远,但你要知道,那甬道不算宽,粮食估计是窄窄的一条放的,衍生二里地,在往东走同样的距离,差不多就是曹云海的军队了。”
“离这么近?他也不怕被西宁的人发现了。”卓玛皱眉,但是却对这话深信不疑,因为曹云海的军队每次都神出鬼没一般,说出现就出现,原来是离的近。
不怪他们从来没去侦查过,他们这种野头军最多就是自保,谁也没有侦查的经验,出了营寨那就全是曹云海的人,到时候别说侦查了,不被抓都得说跑的快。
再说西宁的守城将军张梁,打仗的本事没多少,但是看个门还是可以的。就是那种大智慧没有,小算盘贼多的典范。他料准了曹云海有贼心没贼胆不敢动真格的,所以不到敌人打上门,都大意着。
再加上曹云海每个月点头哈腰又送礼的,久而久之,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了。
距离曹云海火烧巴邑已经过了几个时辰,就是傻子也知道该派人把自己藏的粮食拿回来。现在若是去取粮,两方人马定然会碰个照面。
“我们饭都吃不上他居然那粮食铺了一整个地底。”卓玛用力在沙盘上画了一道,气的浑身发抖。
猜也能猜到,曹云海当初一定是把粮食填满了整个甬道。每次没粮了就上甬道里拿。现在甬道空成这样八成是因为他拿出来送礼,还有今年牛羊还没长成,他没能换钱买粮填补亏空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这粮食我们必须要。”卓玛点了点沙盘,脸色略微凝重道:“实不相瞒,如果再没有粮食,我这军队也撑不下去了。”
“我说你们这到底什么情况。”百里泽阳觉得一个女子撑着一个军队确实困难,当然一个军队混成他们这样也太惨了。
卓玛露出苦笑道,“游牧生活虽然总是搬家,但是为了抵御狼群人们还是会住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各个部落。曹云海不傻,一开始就放宽了东边政策,收拢了一批人。而我们说好听点是军,其实就是走投无路大家凑在一起了。”
“我们两边几乎每个月都要打一场仗,就好像哪方赢了就能成为这方霸主一样,其实还不是曹云海用的离间计。”
卓玛摇了摇头,试想若是她们败了,曹云海用不到东边的人了,还会放宽政策吗?种族歧视不仅仅是在贫富间,在这里更是严重。大家都管边境的人叫蛮子,原因是没文化且野蛮。
曹云海身边的亲信都是从京城带过去的,就连粮食都得藏着掖着。卓玛甚至觉得,曹云海这些年的积蓄也一定藏在什么地方。但光猜测有什么用,卓玛能够自给自足都不容易。
每个月闹一闹,牛羊马不是被战火殃及就是走丢,天灾人祸加狼群,每年都剩不下什么粮食,这才是真正的提心吊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