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_作者:阿琐(11)

2018-01-30 阿琐

  边上云嬷嬷把一切话都听下了,她正寻思着之后要不要悉数禀告给皇帝听。

  “云嬷嬷。”珉儿忽然喊她。

  “是,娘娘有什么吩咐?”云嬷嬷恍然回过神。

  珉儿和气地说:“我想为母亲在宫外安排一处暂时的住处,待皇上下旨之后,就雇人和马车将母亲送去元州秋家的祖宅。这件事你替我去安排,需要花费的银两,从我的体己里拿。”

  云嬷嬷忙答应下,又热心地问了皇后是否有特别的要求,之后母女俩在凉亭里又说了会儿话,不等她提醒时辰不宜太久,皇后就主动命宫人将母亲送出去。

  所有的事,皇后看似任性,可又无处挑她的毛病,所以连皇帝也被说服了不是吗?皇后对母亲称呼“你”而不是“您”,可见她很明白自己的地位有多尊贵,却不会像那轻狂之人,恨不得全写在脸上。

  随着白氏的轿子缓缓离去,发生在太液池边的事也迅速传遍后宫,妃嫔们没能到上阳殿向皇后请安,这会子都聚在淑妃的安乐宫中,听得这样的事,女人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淑妃不胜其烦,道一声:“妹妹们都散了吧,我一会儿还要去长寿宫伺候太后用午膳。”

  妃嫔们不敢再叨扰淑妃,纷纷起身告辞,可淑妃又将王婕妤喊下,关切地问:“泓儿上书房有些日子了,他还习惯吗?”

  婕妤王氏是大皇子项泓的生母,本是纪州王府厨房里的丫头。十年前项晔起兵,太后怕儿子行军吃不好,就把厨房里身体结实的王氏指派随军,要她天天给王爷做饭。

  不想两年后,王氏突然被送了回去,项晔说她有了自己的骨肉,请母亲代为照顾。

  后来王氏为项晔诞下长子,大皇子如今已七岁,而淑妃是三年前到京城时才第一次有了身孕,二皇子项沣,还是个两岁的小娃娃。

  众人的目光落在王氏身上,她战战兢兢地说:“一切都好,只是泓儿还淘气得很,收不住心,臣妾没念过书不识字,没法儿教他。”

  淑妃温柔地说:“过些日子就好了,将来沣儿长大了,还要靠哥哥教导。”一面说着,命人将一套文房四宝送于王婕妤,这才让众人散了。

  妃嫔们出了安乐宫,见王婕妤如获至宝似的捧着那文房四宝,都没让给宫女拿,仿佛怕轻慢了淑妃的好意。

  做主子这么多年,还是一副奴才相,那些出身远远优于王氏,却无法在皇帝面前得脸的妃嫔们,心里越发瞧不起。有人故意上前来撞了她一下,便见那砚台从王氏手里飞了出去,摔得四分五裂。

  “妹妹,你可小心啊。”昭仪林氏手中的团扇半遮粉面,刻薄地说,“别叫人以为你不识字不念书,就故意糟蹋淑妃娘娘的好心。”

  王婕妤着急去捡碎了的砚台,林昭仪便故意踩她的裙子,她脚下一绊整个人跌了下去,惹得周遭一阵哄笑,待见安乐宫的掌事尔珍出来瞧光景,这才都散了去。

  尔珍上前问怎么回事,只见王婕妤捧着碎了的砚台,眼泪滴滴答答就往下落。当年被送回来的厨房丫头,也是这么在彼时的沈太妃面前落眼泪,直叫太妃看得心软。

  此刻上阳殿中,珉儿正换衣裳,身为皇后每时每刻都要仪态端庄,每日晨起午膳晚膳后都会换不同的衣裳,才能保证任何时候遇见任何人,都不失尊贵。

  自然这是很累人的事,云嬷嬷本以为年轻的皇后会不耐烦,可大半天下来,珉儿的耐心与温和,已经让上阳殿里的宫女们,都在背后夸赞皇后好性情。

  云嬷嬷正要吩咐宫人传膳时,长寿宫来了人,说是太后请皇后过去一同用膳。

  第011章 聪明的人

  长寿宫中,已摆下丰盛的午膳,太后本意是为了昨晚的事,想让皇帝与皇后一起吃顿饭说说话。

  结果皇后到了,清明阁那儿却只有周怀低眉垂首地赶来,说皇帝忙,来不了。

  “罢了,你们记得伺候他好好吃口饭。”太后轻轻一叹,挽了珉儿的手说,“入京三年来,我十天里也有七八天是见不到皇上的,总说国事初定不能懈怠,终日不知疲倦地忙。”

  珉儿清澈的眼眸微微含笑,不嫌谄媚也绝不敷衍,那是任何人见了都会喜欢的笑容,说的话更是:“往后有臣妾陪着母后用膳说话,只要母后不嫌臣妾聒噪烦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