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谣_作者:丛小岸(155)

2018-01-26 丛小岸

  见无人再注意他,说书先生面上挂不住,颇有些不自在地咳了一声。

  下首处当即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娘子起身,不顾身边少年郎的拉扯示意,放开嗓门脆生生地问道:“先生说褚遂的案子都不下百八十回了,左右我们都知晓了,再听一遍也是无趣,不若换个旁的。我听闻前日宣王殿下率领数位大人出城迎接从蜀国来的贵人,玄武街上亦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今日太子妃銮驾出城却人丁寥寥,先生不若同我们说说这两个场景?”

  蜀国来的贵人呐……说书先生捋了两把自己的山羊胡子,眯着眼看着下首处的小娘子。他说了十几二十年的书,手上自有一些打探秘辛传闻的渠道,所幸他那日亦去街头凑了个热闹,故而未被小丫头问倒。他反问道:“若论起中秋宫宴,便还需从数日前来我朝的蜀国贵人说起。各位看官可知晓那蜀国的贵人是什么来头?”

  底下倏地噤了声,面面相觑,又一个个望向说书先生,等着他接着说下去。

  说书先生满意地看着在座的各位看官,伸手捞起木板,复又往桌案上一敲,捏着调子道:“说起这位贵人,便不得不提去岁嫁入镇威侯府的穆清公主。”忽然,他压低了声音,倾身向前,状似做贼般道:“那贵人正是穆清公主的父亲。陛下圣明,如今两国交好,涪州太平,亦全亏了琅王府的大义。”

  坐在下首处的看客们似懂非懂地点了头。说书先生直起身子,咽了口唾沫,朗声续道:“既如此,镇威侯自然在迎接之列。咱慢慢说到说到,从当日境况至今日东宫銮驾出城,小老儿定知无不言。今日小老儿且先同你们说说这位辅国将军号令禁军时是何等的风光!”

  ***************

  八月十二日,蜀国一行人进了京城,宋修远亦在宣王姜怀瑾的随行之列。这些守在城外的大臣们辰时便候在此处,明安帝特准他们今日不必上朝,足见对蜀国使臣的重视。

  琅王莫德虽是这一行人中最为尊贵的宗亲,但是他此行只得了一个赏玩的名头,真正担了职的是他身后的大行令曲寅。是以下了马车与姜怀瑾寒暄一番后,莫德便不再有所言语。

  姜怀瑾与曲寅往来逢迎数语,便笑着请几位蜀国贵使入京。跟着姜怀瑾进入一早备好的车辇之时,莫德忽而觉得一道灼热的视线黏在身上,转过身循着视线望去,却见是方才一直守在姜怀瑾身后的年轻将军。那人着了白袍玄甲,面目森寒,身姿挺拔如松,静静守在一侧盯着他,眼底带着一丝探究之意。

  “请问贤侄,那位郎君是何人?”莫德朝着姜怀瑾哈哈笑问。

  姜怀瑾朝宋修远示意,宋修远走上前,对莫德躬身行礼道:“晚辈宋修远,见过殿下。”

  宋修远……原是他的女婿?莫德一时有些怔,看着身前的年轻人,想起他方才意味不明的眼神,心头没来由地一阵心虚,勉强应下了:“早闻小侯爷大名,今日见了,果真青年才俊。”

  前夜宋修远便从周翰手中调动了一部分京畿守备营的兵力,维护玄武街周围五里地的秩序。待一应大臣与蜀国贵使皆在马车内落座后,他翻身跃上青骓,沉声下令,驱马领着车马队伍缓缓进了城门。

  莫德与姜怀瑾同坐一车,耳中听着姜怀瑾指点京中风情,心底却想着其他琐事。透过薄纱似的车帘,他能看见面前的八位轻骑校尉和最前头的年轻将军。

  方才在两国众多职官面前,宋修远仅以君臣之礼相待,言行中对他这位岳父甚至带着疏离与森冷。他的小女儿,究竟嫁了怎样一个人?

  明眼人都知晓他这般眼巴巴地跑来夏国是因思女心切。嫁出去的女儿,论理便不是母家的人了,他这样眼巴巴地来看女儿,于情于理皆不合宜。可一想到穆清乃替姐易嫁而来,他便寝食难安,唯恐小女儿在异国朝堂露了马脚,非亲眼见上一面方可心安。

  明安帝看重这一次的出使朝见,莫德一行自承天门一路被迎至太极殿阁,白日里行过一应礼节,入夜又在郢东别宫兴庆宫内设了燕饮,宾主尽欢,直至戌时一刻,才放他们回去歇息。

  按照明安帝的旨意,琅王莫德直接在兴庆宫沉香殿内住下了。他不便直接跑到镇威侯府登门拜访,但换作小女儿便不同了。莫德行至院中坐下,望着空中的皎皎明月,算着日子,估摸着穆清何时会来拜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