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都别想,剩下的三百两,我顶多就还一百两,其他的你自己想办法。”严二叔在严父提债务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打算。
“二弟不同意,也好说,将那十亩黄华桑给卖了,再平分,怎的也能卖个一千两。”严父非常的镇定,他是老实,但并不代表笨。
方氏从头到尾都没说话,听着两兄弟的打算,心里对自己当初的决定,不由也有一丝的后悔,“行了,你们都别吵了,老二,就按老大说的来。”
“娘!!”严二叔不可置信地看着方氏,而后又瞪向严父,显然非常不甘心,觉得一定是严父给方氏灌了什么迷魂汤,否则方氏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老二,我的眼是瞎了,可是心不瞎,你舅舅那边,也不是查不出来。”方氏淡淡地开口,这欠下的债务,其实是找的方氏娘家借的,否则哪能容拖这么多年?
严二叔抿了下唇,还是觉得不甘心,但是方氏的娘家是真的好,但是方氏是那种倔脾气的人,并不喜欢向娘家求援,而方家也远,也就过年的年礼走动罢了。
想了想,一个计上心头,“娘,让我还那三百两也可行,但是您要帮我跟外祖家牵条线,多见见世面,也能有个出路。”
严二叔说完后,觉得还不够,“娘,这些年您一直由大哥孝顺,如今也该到儿子家了吧,免得让人说儿子不孝顺。”有方氏在自己家,自己再努力点,肯定能由外祖家拉扯拉扯。
…
第7章 挑青
方氏没有说话,她在想自己这些年的作为,看起来没有偏袒,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明显的,她对大儿子大儿媳不喜,住在他们家,在外人看来,她娘家年节走动的时候,能补贴给老大家。
但实际上呢?方氏心里非常的清楚,不过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她也不会去承认的。
对于严二叔的心思,方氏是很清楚的。这些年来,桑蚕丝绸的价格是一直在涨,或许幅度没那么大,许多人借此发家致富。
当年她是让丈夫出事一事给吓到了,对二儿子的暗示当作不知,或许也该改变了。
“这事不急,慢慢来。”方氏话是这么说,心里却在想大儿子有什么打算,“老大,老二愿意一力将剩下的债务担了,你对以后可是有什打算?”
严父板着脸,对于方氏这样迟来的关心已经没有了感觉,闷声道:“再看吧,总比有债在身来得轻松。”而且方氏这话听着也感觉别扭,像是被开大恩施舍了一般,叫人不舒服。
听严父这话,严二叔差点没破口大骂,有被人当冤大头的感觉,不过想到以后自己做生意进而成为城里人,也就忍了下来。
“娘,择日不如撞日,您就跟我们一道回去罢,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受下天伦之乐了。”严二叔心里有气,自然的,说话才不会去考虑严父的感受。
严青禾虽说一直没开口,谈话结果也比自己预计的要好,但是让方氏冒雨离开自己家,却是不可能的,当即开口说道:“二叔,外头雨下这般大,路也不好走,怎的也得挑个好日子,让我爹套了牛车送过去才好啊。”
严二叔瞪了严青禾一眼,多嘴的小子,方氏要是冒雨去二儿子家,只要他在稍稍加工下还债的事,村里人还不是都要说他好话?
“不急,等清明过罢。”方氏摆摆手,并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折腾,说道:“去看看厨房吃食做好了没,都吃了再走罢。”
严二叔扯了下嘴角,拒绝道:“娘,不了,孩子都在家里等着呢,我们还是先回去,明儿再来看您。”
严二叔两口子一走,方氏就长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吃过了饭就去睡了。
除了跑出去玩什么都不知道的妹妹严青茶和年幼不知事的严青朴,大家都有点忧心地看着严父,以前即使再苦,他都不曾说过一声,今日知晓的事,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严父摇摇头:“我没事,天冷,都早点歇着罢。”
见状,大家都没说什么,收拾收拾各自回了屋里,一夜无话。
此后的几日,严二叔有时间就往这边跑,陪着方氏说话就是大半天,每每就是劝说她过去长住。因此没到清明的时候,方氏就收拾了搬过去。
搬走那天,严二叔大张旗鼓地找来了马车,还象征性地跟严父说了些话,左邻右舍听了,也纷纷都说方氏要去享福了,好似之前的几年方氏都在吃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