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作者:一叶无花(184)

2018-01-18 一叶无花

  吴大爷和吴大夫人很快就知道了,没想到姜荣安这么有主意,其实他们还有打算将娘家的姑娘介绍过来呢,看来这个想法是没法实现了。

  他们默契地没去追根究底,毕竟姜荣安不是吴家人,且又帮着吴翔让他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这个功劳是怎么都抹灭不了的,既然如此,何必去做得罪人的事呢?

  三化县是没有书院的,隔壁的天香书院还是有一点名气的,姜荣安并没有进去,不过还是在书院里头挂了名,主要在家里自学,每半个去一回书院让县教谕给考察一番。

  进入八月后,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下就是大半个月,降下去的河面又升起来了,但是大家却没多少是高兴的。

  需要雨的时候旱,需要晴的时候雨,作物的收成都要降不少。今年地里许多人都种了耐旱的地瓜一类的,甚至有人去种第二季花生,这雨下的都要全烂地里了。

  反正这种阴雨下的,收成绝对是大大减少的,倒是那些不死心种了稻子的,会有几分喜色,不过雨天对稻子的扬花灌浆什么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直到重阳前两天,雨才停下,出了两天大太阳,没人是轻松的,地里都是人,在查看地里的作物情况,这个时候重新栽种也来不及了,只能祈祷不绝收了。

  古青娅将家里的东西都洗洗晒晒的,说真的,除了春天那一阵子,哪里见过一下就是半个月的雨的,今年天气果然反常啊!

  昨天,从她回来就没看见的良伯良婶又出现,与方氏关在屋里说了许久的话,也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从他们的表情看不出什么来。

  只不过今天一早他们离开的时候,方氏就一副沉默的样子,不是很有精神,好似有很重的心事。

  严父和古氏担心着地里头的事情,并没有多意到这一点,古青娅发现了,却不敢问一声,她很清楚地明白方氏不会高兴自己去关心这个的。

  小弟严青朴这半年长得有点快,慢慢地也习惯跟在古青娅后面跑,只要是她说的,就不会去做的,听话得很,好像一瞬间长大一般。不过想想也理解,在大家都忙的时候,小孩子最好动的时候,都只能被约束着,渐渐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古青娅见状还是非常喜欢的,时不时地偷偷给一点好吃的,然后教着他背一些简单的诗词,都是严青禾学过的,倒也不会让人怀疑。

  而让古青娅惊讶的是,小弟的记忆力似乎非常好,她前一天教的,只要背住了,即使隔了好几天也不会忘记,这更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因此,古青娅对于严青朴更加的上心了,开始教一些简单的字,她没想过他变成神童,只是早点学会这些,等到长大些就能学其他他喜欢的东西,在十几岁就成家的年纪,时间显得很赶。

  严青朴的飞速进步,对应的是严青茶的懒惰,她被小弟刺激之下,也不得不努力起来,七岁比不上三岁这种话,听起来还是很让人郁闷的。

  九月底,立冬左右,大家陆陆续续在准备秋收了,大多数人都是愁眉苦脸的。即使严父和古氏也不例外,他们种了半亩的水稻,并不多,索性也不像别人家那样多留两天,直接就收了,打下来的稻子,真是惨不忍睹。

  第134章 消息

  今年的寒衣节就在立冬后的第三天,因为已经预见了地里收成的不好,再加上这本来就是个祭奠先人的日子,因此气氛非常的低沉,每个人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而就在这一天,一辆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马车上有个标志,古青娅看不懂,很像是一个字,不过她不认识就是。

  下来的是一个看起来有个牙尖嘴利的中年男人,他看了眼面前的老房子,眼底闪过一丝不屑,还隐隐有一丝幸灾乐祸。

  这个日子基本不会有人在外头,即使是那游人也会找个地方住着,弄些东西祭奠先人,所以这辆马车一路上就很引人目,尤其是它停在严家门口之后。

  除了方氏,其他人几乎都放慢了手中的动作,抬眼看着来人。严父更是起身要准备招呼人家。

  结果那人直接无视了严父,看向方氏,“大小姐,这封信是奉我们小姐送来的,我想你一定很感兴趣。”

  方氏手上的动作一顿,抬头看着门外,即使眼睛看不见,但那种仿佛被看透的感觉又出现在门外的这个人身上。

  别看方氏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但是坐在一旁的古青娅很明显地就感觉到方氏身上有突然爆发又收敛的一股气势,她感觉有点恐怖,也对方氏的身份好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