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作者:一叶无花(206)

2018-01-18 一叶无花

  每个人心里是各种心思在打转,却都不知道,这场官司最后的结果,将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影响。

  姜荣安那边,心里很是惊讶,齐秋生怎么会特地叫他过来,等看到那纸诉状的时候,也不由有些窘然,都说清官那段家务事,这话真的不假。

  方氏这样的事情,理应由严氏宗族处理调和的,实在不行才会闹到公堂上,而这事似乎并未经过调和,看来是某一方面是铁了心的。

  齐秋生之所以叫姜荣安过来,是知道这个侄子跟这家人熟,又挺上心的,想问问他的意见,有助于断案。

  不过就在姜荣到的前一刻,他又收到了一封书信,却是要他同意判方氏和离的,送信的人他认识,是七皇子身边的人,所以现在这事好像不是简单的家庭纠纷了,连七皇子都插了一手。

  了解始末后,姜荣安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是七皇子的主意,不过也差不多了,是七皇子的表弟,去年端午出事的那位少爷。”

  “……”齐秋生有些无语,详细问了下姜荣安,而后才感慨地说道:“你说着一家人看着就是个普通的,怎么就能牵扯上那些贵人呢?”

  “用世人的观点看着是普通,但能让贵人另眼相看,肯定有特别的。”这是姜荣安很肯定的一点,纪骁生是很受疼**的外戚少爷,即使有失忆时的救命情节在,但肯定有别的原因,古青娅定是个宝无疑,他也确定了不是?

  “这话说得没错,既然如此,届时我会判和离,毕竟这种事情很少闹到县衙来的。”类似的事情大部分宗族内就直接解决了,要么是留孩子,要不就是直接将人都养在外头,很少会不顾原配的感受的。

  第150章 和离

  方氏这可是三化县多年以来第一起诉状和离的事,没多大工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大家都非常的好奇,不少人特地赶去县衙围观。

  严二叔的脸一直都是黑着的,劝说方氏无效后,他回去后企图再去找一些平时村里比较有威望的妇人去劝说,结果却被各种推辞,自此他心里就堵着一口气,非常的不舒服。

  而作为这起事件主角的方氏却是姗姗来迟,她由严父和古氏搀扶着,身后跟着良伯良婶,以及古青娅姐弟几个,以及据说过来给方氏打气的鲁婆婆。

  相比方氏这边的情况,严父那边站的人就多了,严二叔一家以及倩娘母子,还有一些严家亲戚什么的,人数就要多得多,也很热闹。

  因着只是民事纠纷,并不涉及什么,众人只是朝县太爷行了大礼,并不需行跪礼。

  齐秋生看了眼被阻拦在外头看热闹的人,又看了看公堂上泾渭分明的两拨人,看到方氏这边竟然请了个状师,心里略诧异,准备得非常的充分啊!

  “在本官宣布判决前,尔等有别的意见可提出,或许会影响最后的判决。”

  方氏这边并不打算怎么开口,一切由这个二十多岁的状师代为开口,率先开口的他,说话也简单,“我事主认为,严承已死去多年,感情渐消,如今严承死而复生,又有**幼子,我事主愿成人之美,故请求和离。”

  严承黑着脸看着对面的方氏,没有开口,说话的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也不是严家人,好像是他带回来的手下。

  “我家老爷反对和离,女子素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怎可随意和离?且说我家老爷的过处也是失忆的缘由,这并非不可原谅。”

  “就我调查所知,严承是要坐享齐人之美的,可知眼老爷未有功名在身,又儿子成群早就成家,不符合纳妾的规定。严承想要给新纳的夫人和年幼的少爷一个名分,还曾企图煽动村人逼迫我的事主退位让贤,此事当时在场的村人均可作证。”

  “当初那事纯属误会,倩夫人只是要为自己的过错赎罪,没曾想会引起村人们误会,并非有煽动一说。”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差点造成事实,无可否认的事,我家事主自认嫁入严家一直谨守规矩,相夫教子,并无错处,如今儿女均成家,责任均完成,和离并不会给严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终归是缘分一场,不如好聚好散。”

  围观的人听着,也觉得非常有道理,而且方氏和离也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成全别人,她年老色衰,又眼瞎了,完全没有再嫁什么的可能性。

  想一想,方氏退出这场两女争一夫的戏码,免了夫君犯了规矩的责罚,也让人家母子不用分离,是多么的大度,多么的明理,谁能不为她的举动而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