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娅找到了玉米的种子,心里兴奋着,平息了好久才进入藏书阁,一下子找出几本书,里头仔细说了玉米的品种以及种植方式和碰到的虫害以及处理方式。
不得不说,许多品种的名字很怪,除虫害的方法更是奇怪,怎么都看不懂,不过她只要知道什么情况是病了的情况,施肥还是除虫,那就不是她研究的范围了。
又将玉米的几种做法看了下,古青娅又继续去看书,太多的书了,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还要选一些对青禾他们有用的,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古青娅后来想了想,到底没将有关自己和严素锦流言的事告诉古氏,反正也不是大事,就没必要让父母担心了。
严父却跟古氏商量起自己的决定,让里长上报给县太爷,这是变相地刷下里长的地位,不受流言的影响,毕竟他们在村里生活,里长对自家的态度很重要。
古氏没太大的意见,“不如,你将那肥料的做法也说出去,让县太爷决定,那么多人找你,你一个个地教多累人,排了先后顺序还要教人埋怨。”
严父一想也对,其实这个做肥料的方法也不是多难,聪明点的人多研究下注意下就成了,献上去对自家只有好处没坏处的。
“你说的是,我明日就去找里长,趁着还未出十五。”
而里长家,氛围并不怎么好,先是被那媒婆气的,而后村里又传起古青娅和严素锦的流言来,真的是居心**了,现在谁不知道古氏现在是吴家最看重的人,虽没管事的名头,但实际上也差不多了。
第186章 信任
里长家很明白这些流言的目的,破坏自家和古氏的关系,也间接地破坏了自家和吴家的关系,总之层层下来,在县太爷那边的印象肯定不好了。
即使明白,却没有实际的办法来解决,束手无策。
所以见到严父和古氏过来,里长一家是很惊讶的,而且看他们的样子,也不像是上门来兴师问罪什么的,心里都有些摸不准。
古氏推了严父一下,就找了王氏去聊天,两人实际上还是有不少话题的,而且她还打算向王氏讨教,未来的里长夫人,各方面的能力可不差的。
严父本来是个有些自卑,不善言辞的人,这两年也是有些许变化的,不过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被古氏一推,他不由笑着说道:“这个,叔,我有点事要跟你说,我们谈谈?”
里长愣了下,“行。”
严父掏出一个小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头装了十粒的玉米种子,“这是荣安那孩子寄回来的种子,据说耐旱又高产,孩子信里也提了,上报给县太爷,我想了想,由你来是最好的。”
“还有,你也知道,我和刘家的,不是弄了个沤肥的方法,最近问的人多,我也教不过来,索性一并交给县太爷,能推广开来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里长家在县城也有铺子,做个小生意,但田地这些并没有丢掉,耐旱高产的作物,怎会不让人心动?
上报给县太爷,他这个中间人自然也能获得少许实质好处,但实际上无形之中获得的更多,在自家处于困境的时候,严父送来的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里长很心动,但是想到那些流言,还是要敞开来说的,免得留下什么隐患。
“严木,我很感激你对我的信任,但是有个事你必须知道,现在村里在拿青娅和素锦两人的亲事比较,说的话并不那么好听。”
严父愣了下,他并不傻,很快就想通其中的缘由,“叔,我和孩子他娘岂是听别人说啥就是啥的人,您就放心吧。”
里长愣了下,而后拍着严父的肩膀,“好,好,你们有这气度,以后绝对比我们家好。”
既然这事说成,严父也没马上走,而是跟里长说起开春的事,对今年年景的预计,蚕桑的收益等等。
从里长家回来,严父和古氏说起女儿和严素锦的事,心里都有些不高兴,这其中本来没有联系,被有心人这么一说,那些言辞看着特让人不爽。
“行了,去追究这个也没用,我们做好自己,嘴毕竟长在比人的身上。”严父现在对于流言已经能很理智地对待了。
古氏点点头,决定对儿女几个耳提要命下,不要听了那些风言风语就冲动,落人口实,无视就行。大女儿是不用操心的,小女儿有些冲动,必须把事儿说得严重些才行,要不不知道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