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荣安时不时地会看一看古青娅写的东西,不是他擅长的东西,不过很容易就看明白了,毕竟附有简图,他就在想,这些手稿要是传出去,不知道会惹起多大的风雨。
偶尔,古青娅也会姜荣安讨论其他的东西,比如植物的特性,包括中药,染色植物,农作物等等。
这些姜荣安曾经都有涉及的,他认为一个读书人,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是能说出一二的。
“夫君,我忽然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知识传世,比如农事,比如蚕桑等等,都是有益于他人的,我觉得这更比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更加的实在。”
古青娅知道藏书阁里头有许多的农事书籍,不过往往局限在某一个地方,若是和她和姜荣安努力,能把大部分地区的都编写进去,相信更有参考性。
姜荣安想了想,“这是一个好主意,不过像你说的整个王朝境内是不可能的,顶多就是整个府城,或是相邻的府城,毕竟气候类似。”
“尽我们的努力去做,如果每一个府城都有像我们这样的人,汇聚起来不就完全了?”古青娅当然不觉得这些事情单单靠他们两口子就行的。
“娘子,你真厉害,只怕没人想得到这些吧。”姜荣安也很意外古青娅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是古青娅看多了藏书阁内的书的缘故,它们都有作者,都记录了他们的生平,或许寥寥数语,可是代表他们被后人记住,还是好的一面。
她和姜荣安没有惊才绝艳能传世的文采,但又不甘心被后人忘记,总有个地方,有着他们的名字。
第221章 高兴
姜荣安听着古青娅说的,心里掩不住的惊讶,而后慢慢的是欢喜,大抵没有人会不喜欢名垂青史的吧。
而古青娅为自己想到了一个最适合的方法,而且是他们两人一起署名,想一想,那将是怎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娘子,……”姜荣安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古青娅哪里知道姜荣安在想什么,她只是单纯地不想自己死后,许多年后,也许连后代子孙都不记得有自己这么一个人。
即使不教世人记住,她也要让她的后代知道有她这么一个人。
“怎么了?”古青娅眨了眨眼,姜荣安此时的情绪实在是太过于激动了些。
见状,姜荣安就知道古青娅想的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但是他想到这事就抑不住心里的高兴,这是另类的承诺呢。
“虽说现在说着事还有些早,”古青娅想了想继续说道,“但早做准备,收集资料,一切自然水到渠成,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的。”
“娘子说的是。”姜荣安咧了咧嘴,现在古青娅说什么在他看来都是对的。
古青娅挑了挑眉,笑得这么傻,她的提议能高兴成这样?
整个过年期间,京城不能说是一个不夜城,但从早到晚真的是非常的热闹,街上摩肩接踵的,吃的喝的玩的,数不胜数,能教人看得眼花缭乱,忘记时间。
古青娅不喜欢人挤人的地方,最后只去看了一场皮影戏,是二郎救母,不得不说,比在府城看的皮影要来得精彩。
元月十五上元节,是唯一不进行宵禁的夜晚,整个京城几乎没有黑暗的地方。姜荣安和卢家两位表兄妹都做了灯笼,想出去逛,才出了巷口,就教街上的人潮给吓了回来。
最后,他们干脆敞开着大门,将花灯挂在门口,在门里头点着两个火炉,互相对弈,时不时地看从门口经过的花灯,并对此评头品足一番。
这样子倒是有另一番乐趣,大家都看得目不转睛的。
不过古青娅发现,许多人家都带着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不能说装扮得很精致,但看得出用过心了,心里不由讶然,京城不愧是个大地方,上元节都这么放得开,大型相看会啊。
不知道这日晚上,会有多少看对了眼,又有多少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说真的,古青娅并不赞成这种方法,介绍好了,找个机会相看就是,上元节这种人多的节日,真不适合,容易出事。
在门口坐了小半个时辰,提着花灯的各色人来来去去的,不过一直坐着老是不活动,冷得够呛,最后关了门,大家回屋里闲聊了。
“过了今日,你们都要收心了,今晚可以玩晚点。”卢尚棋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