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古青娅自认为自己没什么谋略,完全想不到什么适合的法子。
姜荣安却在沉思,过了好半晌才说道:“没事,这事交给我,我会处理的。”
身为妻子,古青娅自然无条件相信姜荣安的话,没有多问什么。
惊蛰第二天,正好是二月初二,三化县很热闹,许多人在拜土地公,或是去土地庙,或是在家里摆张桌子,每个人都非常的虔诚。
与此同时,休整了一冬的人们都纷纷动了起来,休整田地,浸泡种子等等。
而今年同时还流传着的一个消息就是县太爷要分发那种叫苞谷的种子,听说很好吃,能当主食,耐旱又高产,众人都非常的期待。
严父家去年自己留了不少的种子,今年预定的也不少,不过他并不打算种太多,就种个三分地来尝个鲜,还是不大适合自家的饮食口味。
古青娅看到有不少人将织机搬到外头清洗以及稍作整修,这让她想起了自己还没有结果的研究,只能说想要研究出与众不同的织法,天赋和经验真的很重要。
而她两方面都相当地欠缺,只能靠努力来弥补了。
而折腾了好些天,严二叔家的事儿还是没有解决,据来城里的严青禾说,钱氏坚持严红娟要嫁入刘家,严红娟自己本人也同意了,但是严二叔死活不同意,据说已到了要休妻的地步。
听到这些古青娅就知道事儿挺严重的了,严二叔跟钱氏很要好的,要不也不会被钱氏带歪了,对方氏都不怎么过问,如今闹到这个地步,也是教人唏嘘不已。
第253章 生病
俗话常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因此严家宗族内还是有不少人上门劝说的,而新上任的里长也过去走了一遭。
不过严二叔似乎在气头上,死犟着,严红娟就算心里再有意见也不敢说什么,天天的就以泪洗面。至于严红绫,那自然是站在钱氏和严红娟这边的,觉得严二叔太过于大惊小怪,老古板。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话确实不假,一个家里达不成统一意见,闹大要妻离子散的地步,也是一种悲哀了。
一般来说,参与调和的人就是岳家以及同宗的兄弟姐妹,严父以及两个姑姑都去走了下过场,偏偏钱氏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又有钱家作怪,不仅事情没好转,反而往更坏的方面发展了。
尤其是严承,作为家里的长辈,他不仅不站在儿子这边,反而是极力赞成钱家人的说法,很是让人怀疑他的立场。而钱氏有了严承的支持,就有些趾高气昂起来。
弄到后来,钱家人干脆扯起了和离,似乎想要以此来威胁严二叔就范。
一个本来还算好好的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闹得要老死不相往来的下场,不得不说很是戏剧化,村里看热闹的有,操心的有,但终究插手不了别人的家务事。
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严正堂了,过年后都没再来过学院,整个人显得阴沉了许多,存在感变得极弱。
一个本来阳光开朗的少年,因为考试失意而变得敏感,偏偏家中父母又不和,只会变本加厉雪上加霜罢了。
这事情就一直拖啊闹啊,转眼就半个月过去,到了春分,大家都在忙着春耕,也没那么多心思在别的事情上了。
春分这日除了有竖蛋的习俗外,还要进行祭日,重大的祭祀仪式是在京城那边,有专门的官员以及地点,但是在小县城,也是不能忽略的,县太爷也是主持仪式,祈求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等。
所以这是非常热闹的日子,许多人都要到场沾一沾喜气,县城是非常热闹的。
而齐秋生又决定这日分发苞谷种子,这人只会多不会少,姜荣安被抽调去帮忙,古青娅索性就待在家里,这个时候出门显然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而待在家里,古青娅也不是没别的事情做,继续研究织机,最近她隐隐有点想法,目前还在实践中。
快到午时的时候,古青娅听到有人在敲门,出去一听声音有些耳熟,似乎是老马家的媳妇,为人最热情。
“马家嫂子,怎了?”古青娅小心地打开一道门缝,看到马家嫂子站在门外,似乎有些焦急的样子。
“还好,我还以为你不在家呢,刚我看你家门口不远倒着个少年,看着有些面熟,好像跟你家那位走得挺近的,你要不看看?”
马家嫂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在这一片人缘很不错,古青娅听了,大开门出去一看,果然离大门不远处靠墙角的地方躺着一个人,走近了一看,她不由大吃一惊,竟然是严正堂,不过整个人看着不大好的样子,面色不正常的潮红,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