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娘子觉得这边的能以种果树为生吗?”姜荣安不答反问。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这有点难,“村民们不会允许,且山坡真不多,许多还在半坡上开垦了。”
“我是觉得这些地方的树太少,周边又没什么高山都遮挡,我问过罗锅了,这边有刮风的时候也不小。”
“所以夫君的意思种树挡风?”古青娅明白了姜荣安的打算,“若是这般的话,就没必要一定要果树,当然果树是最实用的没错。”
“若树真种起来,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成效,除非是那种长速很快的。”一年功夫就能生长至两三米的植物也不是没有,但是树干太细,必须是数量多才能与风对抗。
“但我觉得植树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不必要计较你到任后树还未长成,未来能成就好。”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不放心,“我觉得你可以再用老方法把那些地主乡绅给召来,大家一起商讨,身为本地人,肯定比我们有更多的主意。”
起码当地人在树种的选择中更有话语权,而植株的确也是一件利于后代子孙的事情。
“娘子说得真好,那就按娘子说的做。”姜荣安不知道怎的,忽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许多史书,像他这样请当地的乡绅地主等进行商讨以确定方案也有,但似乎都没流传开来。
跟自己一个只待三年就走的县令来说,当地的乡绅会更关心他们所在地方的未来,没意外的话,世世代代就这么住下去,谁不希望越来越好呢?
关键是这种参与决策所产生的那一种满足感,是会让人上瘾的,这个过程或许会有争吵,但是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当然这个过程中姜荣安是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他也不会强硬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来,而是要保证最终得出的结果跟最初的目的一致,而不是歪得十万八千里。
也有人猜想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但姜荣安都不怕了,其他人也就无所谓了。
第350章 草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来,觉得这样好似成了姜荣安的幕僚,丢了身份,只是派个管事什么的过来走个场面。
其他家,也不一定是当家做主的来,也可能派个晚辈或是有经验的出面,总之,事情就这样磕磕巴巴地办下去了。
七夕是比不上京城热闹的,中元节的习俗也略有不同,处暑一过就到了立秋,这天气就逐渐凉了下来。
数着一个一个节气地过日子,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到了秋分,那天气可是比较凉了,而此时棉花地里一片忙碌热闹,选种摘花,看着倒是丰收的景象。
古青娅对木棉并不熟悉,以前买到的棉花或是棉线都是已经处理好的,而厅婶倒是接触过,见棉花丰收,就高兴多说了几句。
棉花要去籽弹熟,而后才能来纺线,纺好的线之后也要再进行处理,就可以织成布匹了。
除了前期工作不同,后面的工序与蚕丝其实是大同小异。
但是真比较双方的价值的话,肯定是蚕丝贵,除了蚕丝特点之外,还因为其在养殖上与棉花种植上的收获以及付出是不能相比的。
种地都辛苦大家都知道,但是熬蚕那真的是熬啊,白天夜里都没怎么能睡,这样连续一个月,说句难听的,那是拿命去换的。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古青娅也不希望古氏以及妹妹再去熬蚕,可古氏不同意,觉得吴家给的这个位置让她很有成就感吧。
苏家有自己的庄子,田地也多,有专门的佃户织布,古青娅试着问了一下,得到同意之后,便带着果果领着程水去跟随苏少夫人去庄子上。
“良婶婶好。”果果看到苏少夫人,还有点印象,就像模像样地行了个礼,结果没站好,脚一个趔趄差点摔了,古青娅忙将人给扶住,有些好笑。
“好好,倩倩、千闻,快跟青姨问好。”苏少夫人拉过一旁的小女儿和小儿子。
男孩子举手行了礼,而后眼睛就随处看,一只盯着后面丫头手中的风筝,没得大人允许,只好耐着性子等。
倩倩跟着古青娅行了个礼,就是声音比较小,完后就紧紧拉着果果的手,两个小女娃儿偷偷地玩起对方的手指头来。
“今天气好,正适合放风筝,孩子们都等不及了,走吧。”古青娅笑着说道,各自上了两辆驴车,慢悠悠地驶向城外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