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姜荣安盯着庄子里的收成,严格要求做了标记的地打下的粮食要分开来计算。
此时他的心里也很是紧张,麦子长得好,到立夏扬花的时候看着也很不错,又经验的人都说会有个好收成的,但一切没上杆秤前,都做不得准。
好在这些天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太阳一直很少,麦子铺在芦苇席上晒上两三天也差不多了,这时与入仓时候的重量相比并不会差太多。
姜荣安坐不住,正打算亲自去看人斗量,元大爷就满脸激动地跑来了,“大人,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加了肥料的,每亩达到了四石,四石啊!”
或许别人不明白四石是什么概念,但是对于他们在地里刨食的人来说,上等田,加上老天爷赏脸,能收个一石半两石已经是丰收了,四石那是什么概念,简直是不敢想象啊!
如果每亩地都能这样,那哪里还会有吃不饱的人呢?
姜荣安猛地站起来,深吸了口气:“元大爷,你说的是真的,可别蒙骗本官。”
“大人,老朽哪里敢啊,您亲自去看,是真的。”元大爷当然明白姜荣安的顾虑,怕人把其他亩的产出也合到一亩里头来虚报数量。
姜荣安匆匆赶过去,仔细看了一下,的确如此,那几亩用了肥料的都收成很好,而没用肥料的大约每亩只得一石半,用了粪肥的平均下来有两石到两石半,差别真的太大了。
“大人,此事能往外说吗?”元大爷斗着胆子问道,这样的喜事,谁能忍得住啊,总想跟人分享,这可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绝对没有掺假。
姜荣安摇摇头,“不可,还没到时候,等秋收后再看。”想到去年说换种子的事,却没多少人响应,“不过换种子的事,你们可再提一提。”
“是,大人。”元大爷有些遗憾,虽说不能往外说,但是他们这些在庄子里做事的人都能分到肥料,到时候自家地里一洒,秋收肯定差不了,大伙的眼睛亮着呢,这可比什么话都管用。
第365章 槐花
姜荣安有些飘着走路回来的,他没有想到收成竟然这么好,看来这个肥料方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且长期使用这个肥料,土地并不会因此变得贫瘠或是板结等情况,反而能使滋养土地,能使最下等的田地变成上登田,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就是。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姜荣安决定等秋收之后再写折子,有了这个肥料,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地里的收成得并不会太差的,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回到家中,姜荣安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古青娅,古青娅先是惊讶,而后也非常的开心,他们没有想到肥料的效果比预计的还要好。
毕竟这个肥料是属于万能型那种肥料,若是换成专门用于麦子的肥料,那结果会如何?
想了想,古青娅觉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若是再好难免要让人怀疑了,毕竟太过于反常。
“对了,你之前不是说有制作失败的肥料拿去浇树了吗,那些树如何了?”肥料不可能每次都制作成功的,那么失败的也不能扔掉,用来浇树再适合不过,虽然效果可能比不上专门用于这树木的肥料方子。
“我没特别注意,当初只叫人拿去浇树,并不清楚浇的是什树,明日我问问。”姜荣安跟古青娅说了好些话,然后带着女儿读了一篇的诗经,这才进书房去写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姜荣安习惯性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给记录下来,在一个私人的册子上,里头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主要是标注一些重点,什么必须马上处理,什么可以往后推迟。
当然,如果身边有很熟悉又能信得过的人,姜荣安是很乐意将这个事给交出去的,不过能准确明白且定位自己想法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即使能够找到,以对方的聪明才智,也不会选择留在自己身边了。
反正姜荣安还是很乐意记录这个的,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会再去思考,把事情给梳理一遍,从中找出自己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下次改正。
现在姜荣安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内敛了非常多,也愈发成熟,如果说在京城的时候还带有几分书生的文弱以及天真,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县令生活,他在身上多了几分干练以及上位者的气息。
姜荣安将有用肥料、用粪肥、没用肥料的田地单独做了一个表格,列出了对比,从返青到扬花灌浆直到成熟期间的变化,一次做出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