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作者:一叶无花(508)

2018-01-18 一叶无花

  钱氏大病了一场,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也不知是在娘家受过什么刺激,经常独坐一处,也不与人说话。

  现在严二叔跟钱氏的关系说不上好,但方氏在府城也没人照看,他和严父两人轮流去府城住一段时间,待在家中的时间反而不多了。

  对此,古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于这个妯娌,年轻的时候咄咄逼人,如今弄成这样,还好儿子孝顺,否则还真不知道要如何。

  严青禾悄悄擦了擦额头,“娘,您忙,我看书去了啊。”

  古氏无奈地摇摇头,拍了严青禾一下,“去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那点心思。”

  严青禾进了书房,把门关好,而后把信拿出来,重新展开弄了弄,又取下一张来。

  这张信纸上问的就是肥料和种子的事,姜荣安提了提自己在平南县那边的成果,就关心起三化县的来。

  严青禾将内容看了几遍而后烧掉,这才拿了张纸,把家里的情况给写了写。

  改良种子的事是有好几人知道的,刘父、里长等,但是肥料却是他们偷偷研究的,亩数不多,但是作物种类多,与往年的收成都有个对比。

  那个肥料对不同不同的作物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增产很明显,有的很一般,而稻子是比较明显的一种。

  得出的产量严父并没有报给外头的人知道,就是古氏也不知道具体增产了多少,他们一家子也没到处囔囔。

  肥料从来都是紧缺的,就算有养猪养鸡鸭的,再加上烧粪肥,但是这些加起来够多少亩地用的呢?

  这个肥料方子的原材料还是植物,但是制作成功后,少量兑成水后浇灌范围大了许多,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实惠的。

  姜荣安也说过了,这些肥料方子最终如何,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个人推广终究比不上国家朝廷的力量。

  因为肥料的作用,所以严父又弄了许多,打算第二季增加使用的田地面积,重点在于糯稻上,毕竟这个品种的经济价值是比较高的。

  等墨迹风干了之后,严青禾又拿了一张纸将刚才写的内容给覆盖上去,用了点小技巧使两张纸重叠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张一样,不明白其中内情的人也就忽略过去了。

  在新的信纸上,严青禾就着重写了家里的情况,方氏以及父母的身体健康,严二叔家的情况,然后就是县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虽说姐姐姐夫都远在他乡,但严青禾相信自己描述得这般清楚,他们看了一定能缓解些许思乡之苦。

  古氏将自己准备的小儿衣裳还有一些干货都打包好,听严青禾念了一遍信上的内容,确定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才让儿子去把包裹和信一起寄出去。

  但凡做母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古氏也知道这是必然的,只是心里仍旧心疼。

  尤其是这次古青娅生孩子,没母亲在旁边,也没婆母看着,还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呢,想想就觉得难过。

  第371章 提议

  古青娅带着孩子,虽说没有出门,并不代表她对外头的事情不清楚。

  这不到了中秋节,姜荣安又办了一次义诊活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就井井有条了,且这回还未到寒露,天气是凉了没错,但还可以忍受,来的病人更多了。

  义诊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期间,姜荣安又组织人将土地庙给重建,对清水道观重新整修了一下,一时间两个地方也多了些香火供奉。

  不管对于姜荣安这个外来人有什么排斥的心理,但是对于他做的事情,就是刻薄的人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真的是为民着想呢。

  而这一段时间内,正好是苏家最是繁忙的时候,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安排了人来帮忙,出钱又出力的,很是积极。

  秋分前后,地里的草棉陆陆续续就能够摘了,一直持续到近一个月。而因为绒布的关系,整个苏家都处于忙碌的时候,就是为了赶在下雪之前将绒布给做出来然后销售出去。

  期间,苏少夫人有过来问过几个操作的问题,古青娅详细地给解说之后,便没再有后续。

  而这时候正是整个府衙最忙的时候,许多人都被调去帮忙,古青娅和程水看着两个孩子,算不上多忙,但也帮不了其他。

  等姜荣安能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苏家那边也把绒布的成品送了过来。

  古青娅仔细地对比过自己做的,不得不承认,对方做的比自己做的还要更好,绒毛更均匀细密,手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