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在脑中算了算,“其实,制作成功是成块状的,可碎成粉,若是失败的话就是水状或泥状,作用要减弱许多,或是专门针对其他植物。”
“老哥啊,我可是想好了,这方子公布出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制作成功的,我就想啊,专门做这个肥料,一袋一袋地去卖,可不比种地轻松吗?”
刘父想了想的确如此,可即使不卖肥料,去给人制作肥料,这单单是工费也有不少呢,“老弟,还是你的脑子好使,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来,我给你打下手,你跟我说说其中的窍门。”刘父说着,就勤快地帮忙起来。
古氏往外头瞅了一眼,就继续坐着做衣服,方氏的夏衫都旧了。
方氏愿意跟着严父回来,不管是谁心里都是松了一大口气的。起码严父和严二叔不用府城三化县来回的跑,毕竟路途遥远,大家年纪都不小了,路上难保有什么意外。
严二叔现在心态变了许多,在严正堂的劝说之下,不说种地,但是收拾几亩菜园子,看一看桑林,倒也是悠哉,只是与钱氏之间的关系仍不怎么好。
不用担心方氏那边,严二叔终于想起了儿子年纪已大,是时候娶媳妇了,这种应该是做母亲的操心,做父亲的掌眼。
鉴于过去钱氏的要求和想法太离谱,严二叔决定去请严父古氏帮忙,好歹儿子也考中了进士,即使不为官,那也不能太差了去。
想了想,严二叔打上一壶酒,买了一只烧鸡,才上严父家门,先去见过了方氏,说明了来意。
第381章 学堂
“正堂啊,的确年纪不小了,你怎做父亲的,这时候才知道要操心。”方氏责备道,严正堂只比古青娅大不了多少,古青娅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他还孑然一身。
严二叔羞愧地低下头,“娘,以前是儿子混账,现在儿子知道错了,好在还来得及。”
“这找对象,最重要的还是品德,也不要执着于家世,你找你兄长嫂子一起商讨去,务必在今年将正堂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风水轮流转,本来看起来很风光的二儿子一家,如今却是支离破碎,昔日让人瞧不起的大儿子一家,却是教人羡慕,真让人感叹不已。
“娘您说的是,我定不会做那糊涂事了。”严二叔种种地点头,三个儿女中,两个女儿不争气,能值得期待的也就儿子了。
等着严二叔的脚步声离开,方氏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而母亲的责任更为重大,若是当初明智二儿子两口子有错而指责并强硬改正,哪有如今的这些事呢?
心不正则行不正,自然招来祸事,大孙女严红娟嫁在天香县,可谓是衣食无忧,可是心比天大,有些许心思被婆母发现之后,看管甚严。
而最差的要数严红绫了,竟然跑去给人做妾,在府城的时候,她也才知道,严红绫本来被牵线给方家大夫人的侄子做妾的,结果不知怎么弄的,就成了一来此做生意的富商的妾室,此后消息全无。
反观古氏养出来的几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贵为状元夫人,另一个也订了亲,虽说家境普通,但也乖巧听话,更别说两个儿子了。
总结起来,母亲的教育要重要许多。方氏也有些心酸,临到老了才明白这个道理,只可惜没机会重来了。
“堂哥,你在做什么?”严青禾见严正堂还趴在桌上奋笔疾书,有些好奇他在写什么。
一看发现他在抄写一本善书,严青禾的脸色不由正了正,不敢再乱开玩笑。
“青禾啊,你来找我有事吗?”严正堂放下毛笔,侧头看向严青禾,“吃过饭了吗,要不等会去吃粉?”
“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你,书院里还习惯吧?”严正堂现在天香县的书院里做一个夫子,也就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
“还行,你呢?”严青禾同样没有任职,不过比起严正堂正正经经地找个书院教书不同,他却四处走动,打听收集一些故事,在着手写书,同时也帮着订正县志,倒要自由得多。
“还算轻松,主要是教孩子启蒙,有时间就抄录一些善书放到土地庙那边赠送。”对于现在的生活,严正堂很是满意。
“这是好事呢,我姐以前说过一句话,大家越有钱就越攀比,舍不得发善心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