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作者:一叶无花(533)

2018-01-18 一叶无花

  说句不客气的话,姜荣安已经将平南县的根基和框架打好,后面接受的人只要不作死,轻轻松松地就能享受成果,完美地度过三年任期。

  姜荣安明白他们的意思,心里感激的同时,却也让他们不要跟心来的县令对着干,这并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太过于强调自己在任的光芒,怕是会让新县令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因此而做出什么决定就得不偿失了。

  “大人,……”主簿欲言又止,说真的姜荣安真的是个非常好相处的县令,他有自己的原则,从来不会让县衙里的人做无用功,且对于县衙一行人私底下的收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收取适当的报酬是允许的。

  有的县令自己清廉也要求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这是不现实的,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稍稍放一点水,大家都好过,办起事来配合度也高。

  姜荣安抬头看了这个主簿一眼,知道他想说什么,“我只希望你们记住我平时说的一些话,在收人好处前先考虑事情是否值得及其后果能否承担,一旦收下就要尽心尽力,做人要无愧于心。”

  第389章 回京

  主簿连连称是,县令常换,主簿常在,说实话,这么多个县令中,唯有姜荣安最让他佩服了,若是能再多留几年,那一定是整个平南县的福气啊!

  “麦收的大概能估计出来了吗?”姜荣安将处理好的文件一一归档,这般下一任县令来的时候,取阅也简便。

  “明日就能有结果,绝对不会太差了去。”

  姜荣安点头,城东那个庄子要如何处置是一个问题,是在他的名下没错,但这明显是为了改良种子而设的,是否收回去并不清楚。

  所以在没有说明之下,姜荣安只能委托人处理,思来想去,苏家人是比较适合的了。

  庄子上的收入,扣除佃户的还要交税收,剩下的准备分成几份,分别送予慈善堂、寺庙等几处。虽说把粮食卖出去也是一笔银子,但为此让人大老远来处理,还不如以这样的方式处理。

  当税收收齐,又另外资助了贫寒家庭之后,朝廷派人收税的人离开之后,姜荣安将文件账目等处理好,于一个清晨,带着家人悄悄地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

  或许有百姓夹道欢送是很长面子的一事,但姜荣安和古青娅觉得这样子太兴师动众,怎样来就怎样去,轻轻松松的好。

  主簿到县衙转了几圈,看小吏衙役们都有些无精打采的,他不由摇了摇头,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县令是不是如姜荣安这么好相处,心里都忐忑着呢。

  他转到典史所在的地方,见他正在奋笔疾书,仔细一看,却是写在县志上的,主要记载姜荣安在任三年的功绩。

  看到主簿过来,典史老脸一红,因为县志目前是由他管理,私自在上头增添内容,还被人发现,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写得好,尤其是着重描述绒布以及肥料一事。”主簿点头称赞,而后又道:“大人走得静悄悄的,还不知百姓们知晓后是怎样的情况?”

  结果是当地几户大户人家敲锣打鼓地准备送锦旗的时候,发现姜荣安早就悄悄离开,心里那些失落啊。

  百姓们都觉得可惜以及遗憾,难得碰上一个好县令,怎不等等他们呢?而受过姜荣安一系列政策实惠的人,更是当场飙泪,哭得不能自已,直说要给姜荣安立长生牌位。

  苏家想了想,左右去过京城,知道姜平岁的所在,到时候再去京城,就将锦旗送过去。

  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的传出去,结果好多百姓拿了自家做的东西,或是鞋子或是布料,更有酱菜什么的,托苏家人一道送去。

  结果苏家整理一番,零零碎碎的既然也有一大马车,这还是推拒了很多的结果,这么多年来,也就姜荣安这么特殊能获得如此待遇了。

  反观姜荣安和古青娅他们,并不晓得他们离开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一路上并不赶时间,可以算是比较悠闲的。

  实际上,姜荣安并不知道自己下一任职位是什么,公函上只是说让他回京城待命,具体并未描述,也是教人心里七上八下的。

  天气越来越热,到京城之后已经快到小暑了,好在一路上都熬了不少凉茶喝,没中暑气,只是因为长途旅程,身体劳累所以精神不好。

  姜荣安一到京城,没顾得上休息就去复命,古青娅带着两个孩子很是狠狠地休息了两天才缓过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