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娅写的册子姜荣安有看过,言语的确比较直白,也的确只适合在家中翻阅。
“皇后娘娘是有德有才的女子,定然是想要针对女教做些什么的,只是有些事情不那么容易。”
女教一事,当初在平南县的时候,他和古青娅都对这事有过商量,但是请谁来讲呢,女夫子太少了,而即使是那些被人夸赞有德的老妇人,也不见得就适合来教人。
“是啊,对了,夫君,你觉得将书上的那些道理用非常浅白的语言写出来,并佐以例子,在村塾中可不是适合孩子读,间或大人也可借阅,毕竟识字的男子总是不少的。”
古青娅觉得正规的书面写法是很美,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怕是难以领悟,不知是否可以双者并行?
姜荣安想了想,其实古青娅的这个想法不错,但肯定会遭到不少老人的反对。
“娘子想的这个点子其实也不错,毕竟普通人总是多于其他人的,我先试试,让松早他们读读,看是个怎样的反应。”
但实际上,在造纸和印刷并不迅速的现在,有些事情其实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你会饿不?”古青娅查看了两个孩子的尿布,盖好小被子,转头问姜荣安。
“我不饿,娘子先睡吧,我记些东西。”姜荣安说着拿着烛火要去书房。
“嗯,那你早点睡。”古青娅没有劝说,姜荣安是个有分寸的人,这个时候还要去把东西给写下来,说明非常重要。
姜荣安小心地掩上门,把灯放在桌子上,挑亮了些,磨了墨,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落笔。
没跟古青娅说的事,其实是有关于齐王在海外的做的事情。齐王在海外所碰到的那些都是些小国,许多小族都是以部落聚居,生活水平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其实都是远远落后于本国的。
针对齐王在海外建立政权的事,许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有激进的觉得有必要将那些小族给赶尽杀绝,也有人说将人给同化,也有说和平相处的,各种说法。
第447章 方法
齐王在外头的根据地早就建好,但其他的一直未有行动,其实也是在考虑。
姜荣安没想到皇帝会亲自问他这个问题。
其实对于海外领土的事情,姜荣安心里一直有所猜测,只是一直未有消息传出来,想来是还未稳定。
既然皇帝这样问了,姜荣安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是不支持滥杀无辜的,也不赞成将对方同化,即使是同化,也应该是对方选择,而不是被强迫。
原因,姜荣安也说的很清楚,历史其实就是个圆,很多是重复上演的,同样的事情,往以前的历史看就会发现,有许多类似的事可以参考。
强迫别人抛弃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自己最终也会被人强迫抛弃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因果从来不虚,不看眼前几年,国家民族历史,往往要往上百年的来看。
小族可以归顺,保留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也可以学习我国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取舍均在他人手中。
而世界上可以谈的条件有许多,只不过没有切中重点罢了。
姜荣安提点到,从航海队伍传回来的消息看,大铭王朝的文化和技术都是走在时代的顶端的,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在追赶技术的同时把其他给落下,多管齐下,社会才会稳定地前行。
而独脚侠的结果,某些方面的崩坏是无法预计的。
越是涉及的事情多,姜荣安就发现,纸的重要性就越大,许多道理的传播都需要用到纸,但如何改进,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除此之外,姜荣安还和皇帝谈了许多,包括时政、民生、文化等等,要不是夜深了,相比皇帝还会拉着姜荣安一直谈下去。
而从头到尾的,纪骁生一直随侍在侧,听着两人之间的谈话,他承认姜荣安的确是很厉害,似乎也明白了古青娅选择这人的原因。
这回到府城,明明距离古青娅那么近,他还是没有去看她,他内心很平静。
这回,姜荣安跟皇帝还是谈到了孤本、藏书等问题,他坚持认为除了一些涉及到某些方面的书,其他的都应当广泛流传民间。
当有意外的时候,许多珍贵的书籍也就能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下来,若是能在每个府城都建立一个藏书阁,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皇帝惊讶于姜荣安有这样的想法,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好东西就应该留着,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给别人就是亏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