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之间,所有的官田全部都用上了新配方,就是种大豆地瓜等也一样。
早在第二日,这个方子差不多就传下去了,考虑成本的问题,古青娅最后只好找了老农,问了当地有那些植物最酸,采摘了捣成泥浆又加入生石灰搅拌,之后这加水调和给浇到地里。
如此忙碌一直到了小满,那几天天一直都是阴着的,大家心里也就跟着天空一样阴阴的。
小满的夜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而原本为了排水挖开的沟又给填上,只为了蓄水,结果如何,真的只能看这场雨结束之后了。
所有人都关注着这一场雨,连续下了两天,期间也有人往地里跑,心惊胆战地等着结果。
就是姜荣安和古青娅也是非常的紧张,成败在此一举了,只能祈祷苍天长眼,能让他们顺利回家。
雨停后,大家都盯着地里的情况瞧,随着太阳的出来,陆陆续续的,就有出现大片作物枯死的情况,而陈县令赶紧调查询问。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着官府下达的意思去做的,总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在。所以那些枯死的情况,肯定要问个清楚的。
只不过这边还没查清楚,那边又有消息传来,其他府城也有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地里的作物大片死亡,时间恰好是在下坑县下雨的时候,正好是前后错开一段时间。
陈县令跟隔壁几个同病相怜的县令都是有往来的,许多先关的消息都递了出去,对方有没有照做完全不清楚。
现在还要证明上头派来的人给的方法是管用的,即使这上半年没收成,下半年也可以补回来的。
所以,这个方法到底管用不管用呢?陈县令焦躁得都要把头上的头发给抓光了,恨不得长住在地里,守着最后的结果出现。
第476章 结果
根据古青娅的猜测,起码要到芒种左右才能确定,而这期间,要不定时地往地里放捣碎植物以及生石灰混合液。
传来的消息让百姓们更加慌张了起来,及时本来有些不信的,此时不用人催促,也忙着去配置那些混合液往地里倒。
姜荣安见有些人完全不顾分量的,弄好了倒,也不管时间间隔什么的,忙让县令那边再把消息给传下去,免得地里的作物不是枯死而是被他们自己给弄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有作物枯死的消息传来,那都是没按公告说的将田里的水放掉的关系,而后也有枯死一部分活一部分的,那是处理时间太晚,或是处理不够均匀的缘故。
到了芒种前后,情况总算稳定了下来,官田里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稳定了,即使收成减少,但民心也是能安稳的。
姜荣安已经递了折子快马加鞭地送去京城了,隔壁那些府城发生的事情,想必消息已经传得四处都是了,引起的恐慌范围肯定不低。
但愿皇帝不要龙颜大怒而后惩罚工部,要不等他回去,那日子还能好过?
其他地方或许还在忧愁,但是下坑县的百姓们却欢天喜地的,他们成功了,不用担心颗粒无收背井离乡了。
而县与县之间,百姓们都是有亲朋的,这消息一传开,由县令带头,亲自上下坑县来取经了,而知府大人更是亲自倒下坑县来,就是之前,这知府也只是派同知前来跟姜荣安以及陈县令了解一下情况而已。
对此,陈县令自然要端些架子的,特地建议姜荣安不要轻易跟这些人见面,要吊一吊他们的胃口。
虽说大家知道了要做什么,但是更详细的就要问姜荣安和古青娅才清楚,不说得些好处,得些恭维奉承什么的也是不错的。
姜荣安对于这些是无所谓的,就他个人来说,还有一些后续要研究,比如原本附着在根部的那些白白的最后变得如何,是否有脱落,是否会对其他作物产生影响等等。
和古青娅谈了谈,两人有些郁闷地发现,回家的时间还要再往后拖一拖。
姜荣安递出去的折子上,并没有把所有的情况全部都写上去,毕竟还有后续呢,那个折子只是说明了方法好稳定人心而已。
“娘子,我看过了,那些枯死的,根部的那些白色的东西会迅速地变黑变大,而后落入水中溶解掉,也难怪事后去研究,找不到什么东西了。”
要不是官田那边特地隔开一块田来研究,还真很难发现这个一点。
古青娅点点头,“倒是用了药后的那些东西都脱落了,细看恶心的。”真要形容的话,就像是作物生藓了,用药后脱落,漂浮在水面像那头皮屑一般,不过若是有水草杂草一些的吸附,倒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