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再往前观察许多,单凭这一些,也知道大部分植物或多或少都有些变化,多年生的不明显,但是季生的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农作物。
所以这些年收成不好,有很多的因素,但种子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
没继续待在山上,四人又顺着原路下山,他们接下去要研究的是种子,挑出已经适应并发生改变的种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持产量,若还按原来的经验,只怕结果仍旧不理想。
回到家中,严父刚从刘父那边回来,两人对于今年要种的东西,仍旧跟以前一样,土豆和地瓜占大头,其他的相应减少,尤其是苞谷,只种一点解解馋就成。
跟严父说了下两人的发现,严父也慎重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家留种的时候往往都是选几株比较好的留种,但这只适应在品种都稳定的时候。
“你们两个过来。”严父朝古青娅和姜荣安招招手,他从粮仓里搬了好些个袋子出来,又把家里的笸箩、竹匾、簸箕都拿了出来,“都来挑一挑。”
古氏从外头串门回来,就看到家里的天井、上下两个厅都被竹匾笸箩等给占据了,心里很是惊讶,“种子不是早就留好了,还要挑?”
“挑些更好的,留种的那些不齐。”严父头也不抬地说道。
古氏看了一会,觉得眼花,“你们弄吧,我就不帮倒忙了。”
这只是一个想法,也是要分出对比组的,古青娅手快的就在灶旁给弄了两个竹筐,几天就能发芽,哪种长得好,就知道要偏向哪种了,可惜的是,稻种数量庞大,时间也来不及,只能用筛子筛一筛了。
第503章 第五百零散章 猜测
像豆子花生这类好挑拣的种子是不少,但又没法作为主要作物,而像地瓜土豆一类,古青娅跟严父商量之后,分别挑了一些他们觉得更好的。
育苗整地,大家都忙着,毕竟现在税收不低,加上收成不好,那只能增加种植面积了。
以前桑树下都不怎么间种作物的,毕竟看管不过来,而现在,也种了一大片的地瓜等不需要太多照顾的作物。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到处都是一片绿意,地里该种下的也种下了,以往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忙养蚕的事了。
即使这几年丝绸价格不大好,但是熬蚕已经成了习惯,即使价格低,但好歹有个进项,条件好的就压货,等价格起来后再一起出手,但始终不如几年前那般红火就是。
吴家的冰玉蚕丝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价格都不会下来,所以也是最忙的时候。古氏现在已经不熬蚕,只作为技术指导时常过去看看,严青茶和刘冰冰加上后来收的小徒弟都做得非常好。
谷雨后,村里、街上能见到的人少了许多,而这个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说是战争结束了,国家版图扩大,赋税降低,明年年初开恩科。
这几个好消息传来,大家简直是又哭又笑,战争中受苦最多的是老百姓,谁不愿意过上安稳的日子呢。
有男丁去当兵的人家,就开始盼着人回来,心里那叫一个忐忑。
太来村也有不少人入伍,古青娅从村里经过,偶尔会看到他们的家人期盼又担忧的表情。
过了小满就是芒种,北方正是收获的季节,姜荣安特地派人去打听北方的收成。
南方这边还处于扬花灌浆的时候,严父和刘父看过长势预估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高一些,但肯定还达不到以前的高峰。
陆陆续续地有士兵归来,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未夏收的时候,姜荣安就接到了调令,要前往西州府,却没有提什么事。
姜荣安也奇怪,和古青娅商量了下,这样语焉不详的情况,只怕不是什么好事,还是把孩子留下来,有严父古氏等人帮忙看着,他们夫妻也放心。
严父古氏当然没什么意见,怕几个孩子不乐意,古青娅还一个个单独谈话,确保他们在家里都会乖乖的。
“娘,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也会跟外婆和小姨好好学习纺织的,您和爹在外头更要照顾好自己。”
果果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很是精灵古怪,对于她,古青娅很是放心,再说还有二儿子面面呢,最会惹事的飞飞在他面前都得乖乖的。
“那弟弟妹妹就交给你们两个人了,要听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母的话,可要记住了。”古青娅再三叮嘱,这才去收拾行李。